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广州旧街区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导  师: 江海燕; 叶劲枫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工业大学

摘  要: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城市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这一指导思想促进了我国封闭街区的开放,使得街区内部的开放空间可以释放到城市中。论文结合台湾和广州案例实证研究,总结旧街区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对我国街区制下开放空间重构和塑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概括了封闭小区开放化的背景和意义、开放化动力和阻力、国内外旧城封闭小区开放化的策略及方法等,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接着对台湾两个眷村改造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从台湾眷村的背景解读入手,分析眷村的空间封闭化特征及形成机理。分别以台北四四南村更新为公民会馆模式和台中审计新村更新为青年创业模式为例,从业态置入、功能更新、交通组织、空间重构等方面总结封闭空间开放化的动力、策略和手法。在业态上通过引入市集活动、公民会馆、青年文创商铺等文化创意产业以及轻餐饮,通过交通重新组织,入口及内部块状空间开放、围墙及内部建筑单体边界开放、立体绿化等方式,形成层次丰富的开放空间系统。论文第四章和第五章以广州天河六运小区和荔湾江南新村为例,从封闭空间开放化的影响机理以及规划重构两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影响机理包括尺度规模、功能业态、交通系统以及人群需求四个方面:尺度规模方面,较小地块的街区规模更利于丰富的开放空间系统塑造;功能业态方面,良好合适的商业利于开放空间环境的提升,同时还会影响人群类型的变化以及流动,应该鼓励发展零售、餐饮、娱乐等特色项减少仓库、五金等相关业态,可以通过功能重塑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居住环境;交通系统方面,首先周围的公共交通保障了非机动车人群良好的可达性,有助于街区开放空间对外来人群的吸引力,其次原有内部交通网络增强了开放空间的连通性;人群需求方面,高频活动为饮食小吃,其次是散步休憩,其中日常上班上学的频率和购物的频率相持平,这为发展餐饮娱乐等商业提供基础,有利于商业类型开放空间的构建。规划重构主要通过两个案例进行改造后的开放空间规划布局重构研究,包括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以及精神空间三个方面。物质空间重构主要通过功能布局、边界以及交通系统三个方面如何去应对封闭街区的开放化改造;社会空间方面主要因为商业业态的变化,功能上由原有的简单居民社会模式变为混合的商住社会模式,由此产生了丰富的碰撞和空间上丰富的表现形式。精神空间由于开放化社区归属感等场地精神的流失,希望通过新的精神价值重塑,使原有居民和外人人群都能找到场地的归属感。最后第六章总结了旧街区开放空间系统的组成和表现形式,提出了规划设计的策略和方法,规划方法包括依据合理的街区尺度划分空间、确定街道空间优先开放等级、开放空间网络化和设计精细化等;并从街区道路、边界塑造、块状开放空间三大方面总结了设计手法。更多还原

关 键 词: 旧街区 开放空间 [6275023]规划设计 空间重构

分 类 号: [TU984.113]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鄢玉婷
作者 梁金容
作者 王立虹
作者 赵虎
作者 肖森昌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