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文化对中德环保类公益口号构建的影响

导  师: 刘齐生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剧。环保类公益口号作为呼吁公众参与环保的语言载体,如今已随处可见。公益口号不同于商业广告,其目的在于呼吁人们的善行,进而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受其影响与感染的同时,我们不禁要思考:它究竟是如何实现其呼吁功能的呢?汉语和德语两种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表达呼吁时存在哪些相似或不同之处?为了探求上述问题,本文选用Brinker语篇功能理论及该理论中实现语篇呼吁功能的指示语作为理论支撑。但鉴于公益广告作为呼吁型文本仍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引入了Janich关于广告分析的三个重要的概念,即高值词(Hochwertw?rter)、关键词(Schlüsselw?rter)以及塑料词(Plastikw?rter)。同时,文章还借助Hindelang提出的指令性言语的再分类作为理论补充。本文结合以上三种理论,以句式、用词以及具体表达方式作为研究角度,选取170条中德环保类公益口号作为语料,对其呼吁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汉语口号多用委婉的陈述句,命令式作为一种实现呼吁功能的直接标志,则较为少见且相比德语更为抽象;2.汉语口号使用大量的塑料词等抽象词汇,而德语会用否定词来直接表达矛盾;3.汉语口号的表达方式多为宽泛的口头倡议,而德语则相对具体,更倾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建议。总之,德语口号相比汉语口号更加直接、具体,而这些差异都可以从文化中寻得其根源。

关 键 词: 呼吁功能 指示语 公益广告 环保口号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韩艳梅
作者 赖静
作者 周亚琼
作者 欧阳利锋
作者 刘季春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