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向安强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和高速的城镇化发展。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快速提升,珠三角地区城镇劳动力需求急剧上升,促使当时大量农民纷纷“洗脚上田”,从事比农业收益更高的非农职业,农村劳动力批量性地向城镇快速转移,导致了当时珠三角农村劳动力短缺,大量土地没人耕作。为弥补农村劳动力的空缺,完成当时仍存在的交公粮任务,部分基层政府人员到粤西、粤北等偏远贫困的山区招募农民到珠三角从事耕作活动。代耕农群体的出现,及时弥补了珠三角因经济高速发展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空缺,为珠三角地区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与深入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对珠三角改革开放进程带来了积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代耕农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虽然代耕农群体经济收入水平比在户籍地有所增加,生活状况也有所提升,但是却遭到了政策困境,户口问题、子女入学教育问题、住房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社保问题等,让代耕农成为了珠三角地区的困难弱势群体。同时,代耕农作为真实个体的负面社会心态却是真实存在,这些心态对其社会行动产生消极影响,并往往酿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后果。为此,本文在对珠三角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耕农群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对惠州博罗代耕农社会心态的调查,对代耕农的社会心态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代耕农社会心态问题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惠州博罗地区代耕农社会心态的调查分析可知,代耕农群体的生活满意感偏低,职业积极性不高;社会压力感一般,日常生活压力较大;对政府信任感较高,较满意政府的相关服务;社会公平感一般,地位平等赞同度较高;社会安全感较高,各种个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