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不同植物组合对稀土矿场土壤生态修复的研究

导  师: 程萍;梁红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摘  要: 本文以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仁居镇黄畲村的稀土矿场为研究对象,基于植物群落的调查、生理生化的指标测定及16S rDNA高通量测序,以采矿后自然演替裸地为对照(自然裸地),研究单种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单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单种青竹(Bambusa textilis)、组合种植(芒草+马尾松+青竹)对修复过程中矿场植物群落演替、土壤细菌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间的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之后的植物群落特征不同种植样地经过3年自然演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乡土植物定居建设群,共有26种,隶属于17科24属。植物多样性总体表现为组合种植>单种芒草>单种马尾松>单种青竹>对照(裸地),组合种植样地和单种芒草样地群落组成相似性高,且均以芒草为优势种。芒草对稀土矿场不良环境适应性强,在矿场植被恢复及物种多样性提高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坡向样地植被盖度均大于70%,阳坡的植物多样性最高,植物演替呈现朝阳生植物方向发展的趋向。组合种植样地(芒草、马尾松和青竹)的生物量累积多,植株个体大,体内的可溶性有机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以其中的马尾松最为显著,鲜重和干重分别是单种的3.5倍和2.3倍。从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发现,先锋植物在组合种植下生长势更好,以马尾松最为显著,但多种植物竞争对青竹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其叶绿素含量偏低。(2)不同种植样地植被恢复对土壤的影响各样地(包括裸地对照)土壤pH均由最初的强酸性(pH 3.0)恢复到弱酸性至中性(pH 6.0-7.1)。修复区地表水也呈中性(pH 6.0-7.1),达到农用地标准。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增加,以单种芒草样地最为显著,其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高达对照的3.34倍和4.38倍

关 键 词: 稀土矿场 植被恢复 耐逆性植物 植物多样性 土壤细菌 土壤肥力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孙晨赫
作者 廖萍康
作者 谢百帅
作者 闫杜娟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机构 广东财经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