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蒽醌及芴酮衍生物二维超分子自组装的构筑及其机理

导  师: 邓文礼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在固/液界面构筑二维分子自组装结构不仅在超分子化学,而且在表、界面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关注。多样性自组装结构对于设计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功能材料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因此在基底上构筑自组装结构、诱导结构转变在纳米科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本学位论文中,系统性地提出蒽醌衍生物和非对称芴酮衍生物,探讨溶剂效应、浓度效应、链长效应、取代基数目与位置效应对二维自组装结构的调控作用,揭示各种纳米结构与氢键、范德华力、偶极作用这几种驱动力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结果如下:(1)系统地研究蒽醌衍生物在辛酸/石墨界面的自组装。为了探索分子结构对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可以改变取代基数目、位置和长度。基于这种设想,使用单取代分子1-HA–OCn和2-HA–OCn(n=15,16);双取代分子1,8-A–2OCn,2,6-A–2OCn,1,4-A–2OCn和1,5-A–2OCn(n=15,16);三取代分子1,2,4-A–3OCn(n=15–18)。根据自组装单层膜中分子的排列模式,发现自组装结构与取代基数目、位置、长度直接相关。奇偶效应的出现说明范德华力是自组装单层膜形成的驱动力之一,因为一整列分子调整其排列至合适的方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相互交替排列。另外,相邻蒽醌核间的氢键亦是稳定自组装结构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子倾向于以反平行的方式形成分子对,这说明偶极-偶极作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1,2,4-A–3OC17,18的自组装单层膜中同时包含有序和无序区域。这种规律性缺失的现象是熵增加的表现,是由碳链数多,且碳链较长引起。(2)使用2-HA–OCn(n=12,14,16,18,20)系列分子探索手性和非手性间的结构转变。观察到与中国结和小麦类似的结构,因此将其命名为结状和穗状结构。另外,结状结构为手性构型,而穗状结构不具有手性特征�

关 键 词: 分子自组装 蒽醌衍生物 芴酮衍生物 手性 链长效应 溶剂效应 浓度效应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杨万兵
作者 杨峥琳
作者 蒋利平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