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导  师: 关永红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

摘  要: 专利侵权损害赔偿作为专利权保护的核心,其立法及司法实务表现出的“举证难,赔偿低”显著反映目前专利侵权救济不足的现实问题。通过本文研究能较好地回应该问题,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诉讼业务提供较为明确的证据规则、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本文旨在完善我国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思路是首先归纳总结我国目前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借鉴域外相较先进完善制度的有益经验,最后解决问题。其中主要用到比较分析法对证据规则、赔偿原则与计算方法进行创新性改良。在论述中也频繁使用个案分析法,以探求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创新性适用空间。通过研究,德国的证据披露规则值得我国借鉴,但其限制证据披露的时限同样也限制专利权人收集初步证据的时限,因此适时披露在引入适用需谨慎确定时限。德国、日本均对全部赔偿原则的适用进行了缓和处理,将侵权人的主观过错因素纳入考虑。关于“所失利润”计算方法,美国和德国均对被侵权人利润损失同侵权行为因果关系的举证有较繁琐的规定,日本则另辟蹊径,转而考虑市场因素,值得我国借鉴以普遍适用该计算方法并提高审结效率。本文建议应当从规范专利权人陷阱取证行为,扩大适用证据披露规则和补强法院调查取证三方面规范证据收集行为;通过扩大适用证据妨碍排除规则和优势证据规则进一步明确证据的认定。关于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需对全部赔偿原则进行适用上的缓和与价值的再定位,同时建议引入惩罚性赔偿原则作补充。另外重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制度,提出确定补偿性赔偿计算方法适用的新思路,以专利权人应得的市场份额为核心条件同时适用计算方法,并对三种补偿性赔偿计算方法均提出完善建议。就惩罚性赔偿的计算方法,

关 键 词: 专利侵权 损害赔偿 基本原则 计算方法 证据规则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刘劲松
作者 刘华锋
作者 朱孝鸿
作者 陈婷
作者 苗妙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法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