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感知可达性提升策略研究——以深圳南山区典型地段为例

导  师: 杨晓春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

摘  要: 公共开放空间作为一类重要的城市公共资源,其均衡布局和公平配置非常重要。作为分析公共服务布局合理性的可达性量化方法——两步移动搜寻法从客观层面上评价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布局情况,然而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居民从主观层面上对公共开放空间供给情况的感知与客观层面上的量化结果并非总是一致的,即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果存在差异。长期以来,客观层面的可达性评价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进展,但是主观层面的可达性评价,即感知可达性,却较少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主观上的感知可达性评价常常与客观上的空间可达性评价不吻合,经常出现高指标配置,低感知评价的问题,亟需从居民主观层面上开展感知可达性的专项研究。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从主观层面上对感知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与典型地段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了公共开放空间感知可达性在空间、路径、个人和社会四个维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地段实际情况分别从这四个维度提出了提升策略。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与发展,城市肌理趋于成熟,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较难在短时间内从客观层面上取得较大提升,而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着力提高居民的感知可达性,同样有助于表现出公共开放空间应有的服务能力。文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章和第2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部分,第2章为文献综述部分,概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借助于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感知可达性评价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影响感知可达性评价的显著因素。第4章是首先识别出主客观评价不吻合的典型地段,进而对这些典型地段进行了专项分析,从更微观层面上剖析不同影响因素的作

关 键 词: 公共开放空间 感知可达性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任建辉
作者 张玮静
作者 荣鹏飞
作者 褚冠鹏
作者 刘石兰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