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技进乎道——论工匠精神及其培育

导  师: 张祥云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

摘  要: 培养工匠精神与培养创新精神合力成为教育的时代主题,甚至正在成为教育的时代精神。但凡精神的存在都与文化和传统休戚相关。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通过历史和比较研究,揭示和梳理“工匠精神之源”和“工匠精神之流”,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案例访谈,立足职业教育现实,探讨了“工匠精神之育”的路径问题。本文的研究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并得出了相应观点。一、描述和概括了近代以来我国工匠精神失落的诸多现象,并揭示了其背后原因,为本课题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切实性立论。二、揭示“工匠精神”具有文化特性,即不同的文化背景会生长出不同的精神内涵。在中国讨论工匠精神,不能无视中国传统文化之积极和消极影响。中国传统之工匠,虽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社会定位,导致高手主要在“民间”而非“庙堂”,但却强调“技进乎道”。“天人合一”思想下的“道技合一”、“道器合一”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核;“不诚无物”、“心无旁骛”的至诚模式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心灵状态。西方工匠精神是西方文化的直接表达,其文化基因深蕴“理性至上”、“天职神圣”的精神“血脉”,其心灵状态表现为“为技术而技术,为艺术而艺术”的至纯模式。三、工匠精神的断续是文化的断续,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文化的培根,现代工匠精神孕育不仅在民间具有广阔的天地,在“庙堂”——即国家正规职业教育制度安排里更要突显其不可小觑的地位。德国、日本的成功经验是积极的参考,中国工匠文化依然式微已成“血色”教训。学校、企业、家庭、社会由“合育”而“和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机制,社会整体的制度建设是时代的任务。四、制度规约,文化践行,“工匠精神”之培育路径,既是现代的,也要沁入“中国文化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之源与流 和育 职业教育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肖忠
作者 张诤言
作者 程展鹏
作者 梁凤颜
作者 胡小成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机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