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唐代丝绸之路上的盗贼研究

导  师: 勾利军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丝绸之路上的盗贼”是指对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使节、僧侣、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一类人。丝绸之路上的盗贼对行旅的抢劫行为,在多数情况下是做好充分准备之后再进行的。盗贼团伙的规模一般有数十人或数百人不等,一般来说,盗贼抢劫的目的是劫掠有价值的财物,不过有趣的是,在印度境内的一些盗贼甚至连行旅身上穿的破旧衣服也要抢走,这可能与他们属于较低的种姓有关。另外,有一部分盗贼在丝路上抢劫是出于政治目的。在准备阶段,盗贼们需要进行的工作有组织起盗贼团伙、准备武器等,在抢劫实施阶段,盗贼们多选择山谷进行抢劫,也有不少盗贼选择在山上、山脚下、聚落附近、森林、河流、草原进行抢劫。盗贼们一般在抢劫之前就已经想好抢劫完毕该如何脱身,如果抢劫成功,盗贼脱身自然十分容易。万一遭到剧烈抵抗导致行动失败,有些盗贼会利用当地复杂的环境作为掩护顺利逃脱。丝路沿途经营商业的国家和商队自身为防御丝路上可能出现的盗贼,也采取了不少针对性的措施。从更深入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发现因政权更迭或战争而导致的丝绸之路变动,是盗贼劫掠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 键 词: 丝绸之路 盗贼 商旅 劫掠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黄晓慧
作者 廖志鹏
作者 邹开敏
作者 黎明钊
作者 张景云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