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北山公婆泉岛弧岩石组合、岩浆时空演变及其构造意义

导  师: 袁超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摘  要: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它由多个岛弧、微陆块、蛇绿混杂岩、增生杂岩等拼贴而成。公婆泉岛弧位于北山造山带中部,其南部以红柳河-洗肠井蛇绿岩与花牛山岛弧为界,北部以石板井-小黄山蛇绿岩与明水-旱山地体为界。岛弧上发育大量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基性-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且基性与中酸性岩浆作用往往同时出现,因此公婆泉岛弧是我们了解岛弧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的理想区域。通过对岛弧上多个岩体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区域上构造、沉积等地质记录,本论文尝试反演公婆泉岛弧岩浆演化、研究壳幔相互作用以及重建构造演化模式。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作者选取了公婆泉岛弧上白头山、哈尔根、尖山、石板井花岗岩体和马鬃山基性杂岩作为研究对象。白头山和哈尔根岩体分别是白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指示白头山花岗岩形成于409–395 Ma,哈尔根花岗岩形成于408.5±3.1 Ma。两个岩体都具有过铝质特征,A/CNK值介于1.10~1.20之间,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具有高Si O2(>70.0 wt.%)和K2O(>4.27 wt.%)含量,并具有较高的Ca O/Na2O比值(0.2~0.4)。此外,岩石具有较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139~0.7152)、低的εNd(t)(-3.15~-5.17),指示了花岗岩源于地壳熔融。同时,岩石具有低Mg O含量(0.25~0.82 wt.%)、Rb/Sr(1.3~2.1)和Rb/Ba(0.2~0.5)比值,指示了它们的源区具有富集斜长石、贫泥质的特征。马鬃山基性杂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403.8±2.6Ma)。岩体中部主要为一套相对均一的粗粒橄长岩,而边部主要是一套细粒、斑杂构造的基性杂岩。粗粒橄长岩中的矿物结构和化学成分表明矿物之间达到相对平衡,指示其可能形成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晶环境。粗粒橄长岩具有相对均一的Sr-Nd同位素((87Sr/86Sr)i=0.707

关 键 词: 中亚造山带 北山造山带 花岗岩类 构造演化

领  域: []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