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人工鱼礁流场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导  师: 李芳成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海洋大学

摘  要: 人工鱼礁具有饵料和集鱼效应,可以有效的缓解近海海洋渔业资源逐渐枯竭的现状。人工鱼礁的饵料和集鱼效应主要通过鱼礁产生的流场效应和生态效应实现,目前对人工鱼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礁体和双鱼礁组合的鱼礁周围流场效应特征分布,以及鱼礁的不同材料结构特性对鱼礁流场效应的响应,关于多鱼礁组合的鱼礁周围流场效应和鱼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较少,多鱼礁组合在不同礁体间距产生的上升流特性和背涡流特性的分析研究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解释。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CFD),分别模拟了非定常流作用下的箱型、梯形台、三棱体多孔空心单体鱼礁及组合鱼礁,3种人工鱼礁模型的透空率都为20%,6种工况分别为0.1、0.2、0.3、0.4、0.6和0.8m/s。箱型、梯形台和三棱体人工鱼礁模型分别采用30°、45°和90°(0°)3种迎流角度进行布设;鱼礁组合采用九礁组合排列方式,3中礁体布设工况,九礁组合中的鱼礁礁体间距分别为0.5L、1.0L和1.5L(L为礁体长度)。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水流遇到礁体迎流面抬升形成上升流,上升流的产生促进了鱼礁区上下层海水的水体交换,加强了营养盐的输运作用,提高了鱼礁区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同种模拟工况下,同类型的多孔空心人工鱼礁以90°摆放时形成的上升流和背涡流规模强度达到最大,30°摆放时次之,45°摆放时的上升流和背涡流规模、强度最小;单礁体情况下箱型鱼礁产生的流场效应更优。  通过分析不同礁距下的九礁组合流场差异,同一工况下,上升流规模强度随着礁距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1倍礁体距离下的鱼礁组合能产生更好的流场调控效应,并且箱型鱼礁组合和三棱体鱼礁组合的第一组礁体背面出现双涡旋现象,而梯形台鱼礁组合只存在一个涡旋,双涡旋�

关 键 词: 人工鱼礁 数值模拟 计算流体动力学 背涡流特性 上升流特性

相关作者

作者 周艳利
作者 黄伟力
作者 余壮雄
作者 刘兰凤
作者 林国彬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气象研究所
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