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藏南地区白垩纪末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

导  师: 姜仕军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

摘  要: 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对全球地层和生物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全球大约已经发现350多个K/Pg剖面,但是作为东特提斯主体的藏南地区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完整的K/Pg界线记录。本研究基于藏南定日地区的遮普热剖面,以钙质超微化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遮普热山坡组和基堵拉组的超微化石分布和生物地层划分,力求确定K/Pg界线位置。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在遮普热剖面中发现较为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共鉴定出25属37个种,其中世界种Watznaueria barnesiae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Micula staurophora、Cribrosphaerella ehrenbergii等。2.发现了4个标志化石(Micula murus,Lithraphidites quadratus,Ceratolithoides kamptneri,Micula prinsii)的初现面,划分出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和4个亚带:CC25b、CC25c、CC26a、CC26b,确定其年龄为69~67.3Ma。3.在基堵拉组中部发现Micula prinsii的初现面(67.3 Ma),往上地层不含钙质超微化石,说明本剖面K/Pg界线很可能位于基堵拉组上部与宗浦组灰岩之间,其具体位置有待利用包括地球化学的其它方法进行确定。4.钙质超微化石群落多样性在下部的遮普热山坡组较高,在其与上覆基堵拉组的界线处开始降低,直到基堵拉组中部完全缺乏钙质超微化石,可能反映从遮普热山坡组往上,水深逐渐变浅。钙质超微化石组合特征的古环境意义表明,海洋表层生产力较为低下,海表温度偏冷。更多还原

关 键 词: K/Pg界线 [6935671]钙质超微化石 化石群落多样性 [6137007]古环境 遮普热剖面 定日 西藏

分 类 号: [Q911.2]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李前裕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系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