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扒窃”认定标准的反思及重新界定

导  师: 沈志民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

摘  要: 自2011年“扒窃”正式入刑以来,由于扒窃的认定标准混乱,导致案件处理结果出现争议,其中“公共场所”是否为扒窃的必要要素?“随身携带”到底是指“贴身携带”还是包括“近身携带”?至今仍然存在疑问。本文从扒窃的违法性分析出发,通过寻找扒窃单独入罪的立法理由——即人身危险性的升高、财产安全感的降低、行为人主观恶性大等三个因素而导致扒窃行为的违法性升高而入罪,以此为依据对通说认定扒窃的两个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论证。笔者的观点是:扒窃是指窃取被害人贴身携带的财物,而公共场所并非扒窃认定的核心要素。同时,对扒窃是否一概入罪,可以根据刑法第十三条“但书”条款作为出罪依据。关于扒窃的既未遂形态,应采用“失控说”来认定扒窃的未遂犯。

关 键 词: 扒窃 认定标准 违法性 贴身携带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邱四锋
作者 黄淑娥
作者 林瑞娟
作者 廖焕国
作者 马建文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
机构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