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电针对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影响的病例分析和动物研究

导  师: 周红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  要: 目的:分别通过电针干预心肺复苏后患者及大鼠心肺复苏后实验模型,评价电针对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对心肺脑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3年06月到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院内、院外发生心脏骤停,并经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后转至ICU诊治的病例,根据实施电针干预与否将患者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电针组与对照组复苏成功后第1d、3d、5d、7d患者GCS评分,第14d生存率,及第1d、7d APACHE II评分。通过指标变化观察电针对患者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2.实验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对象为30只SD健康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电针组(n=15),对照组分为6h对照组(n=5)、24h对照组(n=5)、72h对照组(n=5),电针组分为6h电针组(n=5)、24h电针组(n=5)、72h电针组(n=5)。采用窒息法诱导心脏骤停后,均给予常规心肺复苏、电除颤及应用肾上腺素,电针组在心肺复苏成功后30min、24h、48h、72h等预定时间给予电针刺激“百会”穴。分别在6h、24h、72h评估所有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然后处死并经腹腔静脉采血,经离心采集血清后,测定血清中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水平。通过NDS评分及NSE含量水平观察电针对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1.临床研究:(1)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第1天、第3天、第5天两组患者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第7天电针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肺复苏后早期,采用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可改善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2)ROSC后第1天两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基本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第7天两组患者APACHE II评分均较前减小,电针组患者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肺复苏后早期,采用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可改善患者预后。(3)ROSC后第14天,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肺复苏后短期内,采用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并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2.实验研究:(1)与对照组相比,电针组在心肺复苏成功后6h、24h、72h三个对应的时间点N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复苏成功后6h、24h、72h对应时间,电针组与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心肺复苏后3天内,采用电针针刺大鼠百会穴对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无明显作用。结论:(1)心肺复苏后早期应用电针针刺“足三里穴”后能改善复苏后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2)电针刺激心肺复苏后大鼠模型“百会穴”,虽未改善大鼠NDS评分、降低血清NSE含量,但未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副作用;(3)临床及实验研究结论的得出,电针治疗为复苏后脑损伤及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医治疗途径,可能对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更多还原

关 键 词: 心肺复苏 脑损伤 [1945616]神经功能 [320371]电针 [7367996]百会穴 [3619633]足三里

分 类 号: [R245]

领  域: []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