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赵建坤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
摘 要: 自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儒林外史》冠上“讽刺之书”一名,长期以来,读者、研究者往往在“讽刺小说”的视野下对《儒林外史》进行赏析阐释。但作为一部优秀的写实小说,讽刺不是《儒林外史》的全部内容。因此,本文对《儒林外史》作为“讽刺小说”的说法提出质疑。论文首先对中国讽刺文学进行探讨,结合古代文论与文学作品,通过对讽刺与讽刺文学的界定,寻找出讽刺文学的特征,并选取具体的讽刺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然后深入《儒林外史》小说文本,并结合作者其他作品赏析,发现作者受《诗经》及史书的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高明的讽刺艺术。但讽刺只是小说的一部分,小说还有颂扬的一面。作者用白描手法进行描写,他的意图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的视角对人物社会进行实录。小说的主旨在于体现世人——尤其是儒士面对“功名富贵”的众生相,由于作者意图与小说主旨并不在讽刺上,不能满足讽刺文学的特征,因此不应该将《儒林外史》归至讽刺文学的行列中。最后论述《儒林外史》之所以作为讽刺小说,是因为鲁迅等学者借鉴采用了西方的小说类型划分及讽刺概念,对中国古典小说作出的阐释,这种做法对《儒林外史》小说本身而言得失并重。虽然《儒林外史》因而得到了在小说史上地位的确立以及学者们对它的重视与研究,但对小说而言也是一种限定。这种小说类型本身不仅存在着不合理之处,还使得研究者往往从“讽刺”的角度去探讨小说的内容价值而忽略甚至误读了“讽刺”之外的价值内容。本文对《儒林外史》“讽刺说”提出质疑,并不是为了否定小说中高超的讽刺艺术,也不是为了否定鲁迅等前人为小说研究所作的努力与价值,而是希望我们在论述中国古典小说时,不以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先入为主,能够抱以“同情
领 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