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导  师: 李滋平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

摘  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分析比较丹参针穴位注射与针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哪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更优疗效。方法:参加此次临床研究的患者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并确诊为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患者及招募的志愿者;病例一共收集到92例,就诊时间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按照临床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收集到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丹参针穴位注射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针刺方法来治疗,两组患者均选取相同的腧穴即风池穴、颈夹脊穴、太阳穴、血海穴。治疗疗程包括2个疗程,2周为1个疗程,每周治疗3次,共4周。疗效评测的时间点包括4个,分别是开始治疗前、经过治疗2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评分量表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障碍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疗效评判标准依据2002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颈性弦晕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分拟定。使用SPSS系统将得到的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Ridit分析将用于研究相关疗效分析。经过两组比较,如P<0.05则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ESCV评分、眩晕障碍评分等方面的情况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进行比较的意义。2.组间评分比较:经过治疗2周治疗组ESCV评分及眩晕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ESCV评分及眩晕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随访治疗组ESCV评分及眩晕障碍评分优于对照组,经过相关统计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评分比较: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疗程增加,ESCV评分逐渐增加、眩晕障碍评分逐渐降低,并且在治疗结束后ESCV评分最高、眩晕障碍评分最低。4.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82.61%,93.48%,93.48%;对照组在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71.73%,82.61%,80.43%;各个节点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大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疗法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都具有疗效。2.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疗效优于传统的针刺治疗。3.在整个治疗疗程内,根据不同疗程结束后观察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随着疗程增加,疗效更好。更多还原

关 键 词: [5048189]颈性眩晕 [3729073]瘀血阻络 [729297]穴位注射 针刺治疗

分 类 号: [R246.9]

领  域: []

相关作者

作者 陈雪琼
作者 徐好娜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系
机构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