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疾病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

申报时间: 2010-09-18

结项时间: 2012-12-30

成果名称: 疾病对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

成果形式: 著作

作  者: ;

机构地区: 汕头大学

摘  要: 生病是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疾病的到来往往意味着日常生活和周遭世界的共同改变。尤其是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疾病不仅造成了行为能力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而且还潜在地伴随着性格特征、情感态度、审美趣味、精神面貌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具体到某个长期患病的作家而言,他所经历的独特的疾病体验、疾病所改变的生活方式、疾病所带来的命运的转折等等因素,都会或隐或显地渗透到他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状态当中去,从而影响他的创作倾向和创作风格。本文选取鲁迅、孙犁、史铁生三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作家为重点研究对象,从疾病心理的角度考察他们的患病经历与创作历程之间的关联,并努力揭示出这种关联在他们的创作活动中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和意义。<br>  鲁迅一生患有多种疾病,疾病对其创作的影响不可低估。首先,鲁迅长期处于一种低热状态,这种长期的低热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刺激下的攻击性心理,是促使鲁迅移居上海后放弃“教书”、选择“作文”的原因之一,也是鲁迅偏爱杂文的原因之一。也因此,虽然鲁迅的创作风格以冷峻著称,但他的写作仍可称之为“有热度的写作”。其次,鲁迅写有不少关涉疾病的小说,其自身对疾病的态度、疾病体验以及求医问药的经历都影响了他在创作时对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小说结局的处理。“药”与“酒”是鲁迅现实生活中的希望与绝望,也是鲁迅创作时的主要矛盾之一。第三,《野草》中的死亡意蕴与鲁迅的疾病体验有关。此外,鲁迅一生中有两次较为集中的散文创作期,但因为《朝花夕拾》是鲁迅写于大病已愈、生命力逐渐转弱为强之际,而1936年的《我的第一个师父》等散文是鲁迅写于重病缠身、死亡随时可至之时,所以,虽然它

关 键 词: 现代文学 创作风格 疾病体验 心理机制

分 类 号: [I206.6]

领  域: []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对象

相关领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