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闫丽);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53-56,共4页
摘 要: "性朴"与"性恶"之辨是当前荀子人性论研究中的焦点。《荀子》的"性"包含天然之性、感知能力、情、欲四个方面,其中天然之性与感知能力是一种"朴"的状态;情、欲除具有"朴"的状态外,还具有向"善"或向"恶"的趋势,情、欲受"分"受"养"而趋向"善"便是"性善"的状态,情、欲失"分"失"养"而趋向"恶"便是"性恶"的状态。"性恶"与"性朴"既有区别,也可协调。在荀子的人性论中,"性朴"是一种本然的状态,但现实中人之性(情欲)常因"顺是""求而无度量分界"而趋向"性恶",因此需要礼义的"伪"来引导"性恶"转向"性善",这才应是荀子人性论的完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