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电针治疗脑缺血性大鼠时效初探

作  者: (盛佑祥); (利铸均); (陆雪); (胡天俊); (赵仓焕);

机构地区: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深圳518052

出  处: 《陕西中医》 2017年第9期1303-1305,共3页

摘  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性大鼠时针刺时间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并观察海马区齿状回(DG)、BrdU(5-溴脱氧尿苷)含量的变化。方法:将12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模型组)、C组(DAPT组)、D组(电针组)、E组(电针+DAPT组)、F组(电针+DMSO组)共6组,每组再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分为7d、14d、21d、28d4个亚组(每个亚组n=5)。采用大脑中动脉栓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取"百会、大椎"、针后接韩氏电针治疗仪,选疏密波、2/15Hz、电流1mA。每次20min,每天1次。评估各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各时间点DG区BrdU含量的变化。结果:除A组外各组实验动物神经缺损症状评分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D组与B、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第21天和28天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其它各组BrdU含量均增加(P<0.01),在第14天表达最高,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同一时相中,D组BrdU含量多于B、C、E各组的(P<0.01),F组的多于E组的(P<0.01),而D组与F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大鼠神经缺省症状,并随着电针治疗疗程的延长而持续存在,这种作用可能与电针促使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关。

关 键 词: 脑缺血 电针 实验 动物 大鼠

相关作者

作者 欧阳波
作者 张砚青
作者 田禾
作者 陈长玲
作者 彭湘涛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图书馆
机构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