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汪保国);
机构地区: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出 处: 《小品文选刊(下)》 2016年第9期21-21,共1页
摘 要: 德国哲学海德格尔在论诗人荷尔德林时写道,“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乡使故土成为亲近本源之处”。海德格尔所说的“还乡”并非一种空间意义上的身体位移,而是一种时间维度下的精神溯流。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乡关何处?何处觅故乡?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曾写道,“我是一个理想国的居民,这个国度与其说存在于空间,不如存在于时间里。”国度存在于时间里,而故乡存在于记忆里,它们不属于空间。故乡如同一些真实存在而成为破碎的陶片,即使那些考古学者把它们重新粘合起来,即使它们本身完好无损,它已经是一件脱离了真实生活空间的碎片。对于诗人,诗歌便是一种通往故土的途径,因为在诗里,这些曾装着他们的故乡的陶片重新组合,试图再次唤起逝去的故乡。苗红军的乡村组诗便是如此,拾掇记忆碎片,在简单而平缓的语言中“还乡”,它羚羊挂角,不着痕迹,已成为一种味道,萦绕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