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汉语名量词的形成机制

导  师: 王洪君

学科专业: E0102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

摘  要: 量词是汉语语法重要的特点之一,名量词是量词最典型的次类。本文主要采片j认知语言学和语法化的理论方法,通过对汉语名量词之语法化过程的个案研究,归纳、细化汉语名量词的来源类型,建立其转喻生成-隐喻扩展的形成机制。<br>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在绪论部分,介绍了量词、类别词和单位词的名实之争及其分类,交代汉语名量词的语法化研究与来源类型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文章的研究目标、研究框架、理论基础与语料来源。一般认为,名量词来源于名词和动词。这一看法过于粗略。从来源上把汉语名量词分为三类,即“名词来源的名量词”、“动词来源的名量词”和“特殊来源的名量词”,丰富并细化了汉语名量词的来源类型。名词来源的名量词中,量词“根”、“则”来源于名词“根”、“则”的本义,量词“窠2”来源于名词“窠”的隐喻意义——“种植植物的圆坑”,“棵”是替换“窠2”的后起俗字:而量词“桩”则来源于名词“桩”的内涵意义。动词来源的名量词中,量词“件”、“把”分别来自动词“件”、“把”的本义,量词“副”来源于动词“副”的引申义,量词“届”来自动词短语“届时”、“届期”中的“届”。特殊来源的名量词中,“项”来源于双音节复合结构量词“头项”的省缩,而不是直接来源于名词“项”;量词“页”是量词“叶”的通假字。论文详细描写了十个汉语名量词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句法组配,并解释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可以为汉语辞书的编纂和对外汉语的量词教学提供参考。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汉藏语系语言名量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名量词的“转喻生成-隐喻扩展”的形成机制。从这一机制出发,认为所谓名词量词的“双向选择”机制,是名量词的转喻生成.隐喻扩展模式投射到现代汉语这个共时平面的结果。详尽考察了汉语“名+量”式双音词的形成和结构。提出,“名+量”式双音词是句法省缩构词,其功能是指称上下文所出现的相关全称形式,是量词个体化功能的反过程。

关 键 词: 汉语语法 语言名量词 量词结构 词料来源

分 类 号: [H146.2 H139]

领  域: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范文嫣
作者 段益民
作者 吴佩娥
作者 田添畅彦
作者 董祥冬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