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历史时期东北诸政权归属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导  师: 李昌宪

学科专业: F0106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

摘  要: 东北诸政权是指历史时期曾经存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权,包括箕氏、卫氏、高句丽和震国等四大政权。另外,还有一个被朝韩学界认为是真实存在,但实为神话的桓檀政权。<br>   我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代资料,对相关问题再进行探讨,以图还原历史的真面目。本文分五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关于桓檀政权的讨论。桓檀政权是朝鲜传说中的一个政权,其面世相当于中国元朝时期。此时,朝鲜正在遭受元朝的威胁,面临国破局面。作为最早记述桓檀神话的史书《桓檀古纪》,其实也是相当于中国元朝时期高丽人所写的东西,且为众人作品拼凑而成,并不是成于远古的古籍。所以,桓檀政权是处于民族危机中的高丽人为了唤醒民族自觉而编造的建国神话,不足为信。<br>   第二部分是讨论箕氏朝鲜的归属问题。箕子是商末遗民,在周武王灭商后,东走古朝鲜之地,建立政权。本文对箕子去周、来周时间、周武王会见箕子的地点、箕子与周朝的关系、箕子朝鲜的疆域范围、箕子政权的存续时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我认为箕子东走的时间为周武王十一年,来周时间为周武王十三年,即周灭商后的第二年。周武王见箕子于管地,而非成周。箕子朝鲜与周朝的关系是臣,还是不臣,是接受了周朝的分封,还是拒绝了周朝的分封?我认为,“封而不受”可能最接近历史的实际。箕子朝鲜建国的时间不早于周灭商的那年,即周武王十一年(前1052年),灭亡时间为汉高祖十三年(前195年),前后存续857年。箕子朝鲜的东界包括现在的俄罗斯滨海地区、朝鲜的两江道、咸镜南北道、江原道和中国的吉林延吉地区,西界包括平安南道、黄海南北道的北部地区,东西到海,南与辰国相接。<br>   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卫氏朝鲜的归属问题。卫氏朝鲜是卫满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本文对卫满的族属、卫氏朝鲜灭亡的时间、疆域、卫氏朝鲜与西汉王朝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卫氏朝鲜的建立者卫满是汉人血统,而非秽貊系列人。卫满建立政权的时间应在孝惠、高后之间的某一年。其疆域在西部,大概以灭恶山脉为界,往东到江原道的箕山里,然后越过马息岭,最后往东至海。这是其南界。其北界为浿水之南,并狼林山脉分水岭以东之地一线。对于卫氏朝鲜和西汉的关系,不能断然否认其对西汉政权的归属,也不应该过分拔高二者的关系。两国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两国间的战争是分裂和反分裂的关系。<br>   第四部分主要讨论高句丽的归属问题。高句丽是源出夫余的朱蒙建立的政权。本文的讨论主要集中在高句丽的得名、族源、民族构成、灭亡后的人口去向、领土取向、疆域变迁、高句丽在东亚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及中外史书对高句丽归属问题的记载等方面。本文认为,“句骊”之名是朱蒙南下后,用自己的族名取代原名“夫余”后的称呼,虽然字型有变,但基本上保留了原来槁离、高离、高夷的读音,然后在其上加了一个“高”字,形成了高句丽的族名和国家名称。貊族是高句丽的主体民族,也是高句丽的唯一族源。高句丽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体,主要包括句骊、貊、秽、夫余、沸流、沃沮、荇、古朝鲜、汉、百济、新罗、契丹、突厥、肃慎、倭等族。高句丽在唐总章元年(688年)被唐朝灭亡后,其人口流向了唐朝、新罗、突厥、契丹、日本等国,还有一部分在战后被唐朝和新罗杀掉了。其领土也被新罗、唐朝、震国等国家所瓜分。高句丽的疆域有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总体来说,在西部达到了辽河,甚至到了辽河以西的地区,向东达于大海,向北到了今东流松花江地区,向南达到了汉江甚至以南的庆尚南道地区。高句丽建立后,为了能够在东北亚的国际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纵横捭阖,或吞并、或蚕食,或斗争,或称臣,使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存续了七百余年。对于高句丽政权的归属问题,中朝史书多有记载。总体来说,可以以《晋书》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之前,主要还是把高句丽作为境内少数民族政权来看待的;之后,开始把它和百济、新罗、倭等国相提并论了;从新旧《五代史》开始,明确把高句丽作为《外国传》和《四夷传》来看待了。这个变化过程是反映了高句丽从中国地方政权向独立的域外政权发展的轨迹,也反映了中国历代政府和高句丽政权的斗争过程。<br>   第五部分主要讨论震国的归属问题。震国是大祚荣背唐建立的政权。在这一部分,主要对民族学术语“别种”的概念界定、震国的族称和国号、震国的归属问题、震国的疆域、震国灭亡后的领土去向、人口去向及震国的外交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别种”一词有“分出去的种”和“不同的种”两种含义。勿吉、靺鞨和靺羯三者之间不存在前后相继的关系,“靺鞨”是族称,而非国号,“震国”是国号,而非俗称,“渤海”是族称,而非国号。渤海非高句丽种,大祚荣是粟末靺鞨人。震国经过大祚荣时期的奠基、大武艺的“斥大土宇”、大仁秀的“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到大玄锡时,最终成为“海东盛国”。震国被辽朝灭亡后,其领土被辽朝、女真、高丽所据,还有一些被境内的割据者所占。人口主要流向了辽朝,还有部分流向了高丽。震国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对突厥先旁结后背离,对新罗先事后侵,对唐朝貌恭而心不恪、对日本既事大,又抗争。这些都反映了震国事大政策的实质,即功利性、脆弱性、多向度性和表里不一性。

关 键 词: 东北诸政权 历史时期 权力归属 民族危机

分 类 号: [K223]

领  域: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作者 徐巍
作者 付凤仙
作者 李康年
作者 吴智棠
作者 向阳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机构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佳宁
作者 曾彧
作者 杨卫华
作者 欧阳娟
作者 武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