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论无形损害赔偿

导  师: 张民安

学科专业: C06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无形损害赔偿是侵权法中救济人身权利损害的一项重要制度。无形损害也叫非财产损害,是指侵害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而使其人身利益遭受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的、无法通过金钱具体加以计量的损害。它具体包括肉体痛苦、精神痛苦、参加社会活动能力的丧失、人身利益的损害、边际损害等。我国目前理论界、实务界将非财产损害赔偿称作精神损害赔偿。本文采用无形损害赔偿的概念。无形损害赔偿包括因肉体痛苦和心理痛苦引起的精神损害赔偿,因生活享乐的损失、社会信用的降低而导致人身利益的丧失引起的损害赔偿,以及法人、其他组织的人身利益的损害和边际损害赔偿。<br>  我国法律关于精神损害赔偿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是1986年《民法通则》的颁布。在这部法律中,规定了自然人、法人可以运用精神损害赔偿的方法对自身的人身权利予以保护。第二个里程碑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10日公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在中国侵权行为法、人身权法建设和对民事主体人格权和人格利益的保护方面,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最近几年,民法典的制度已经进入我国的立法程序。在民法典草案中,也规定了详细的保护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虽然我国人格权损害的精神保护制度日益发展,但是与两大法系中的先进制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br>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将我国现有规定与国外相关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无形损害赔偿制度制度的优劣,明确完善的方向;将现有制度与过去规定相比较,阐述我国无形损害制度发展的阶段性、方向性、进步性。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理论创新与制度改革相结合,对现有制度改革提出建设性的建议。<br>  在介绍我国现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制度的不足:从保护的权利范围来看,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民事权利的保护还不完善,权利保护存在遗漏。从损害利益的赔偿角度来看,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存在赔偿范围不全面的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包括自然人精神痛苦的赔偿、自然人、法人精神利益损失的赔偿和边际损害赔偿。<br>  因此,应当构建合理、先进、完善的无形损害赔偿制度。<br>  无形损害赔偿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自然人精神性人格权受侵害的抚慰金赔偿;自然人物质性人格权受侵害的的无形损害赔偿;自然人身份权受侵害的无形损害赔偿;民事主体财产权受侵害的无形损害赔偿;法人的无形损害赔偿;民事主体边际损害的赔偿。<br>  无形损害赔偿制度的适用方面,应当设计相应制度,保障直接受害人的无形损害赔偿请求权、间接受害人的无形损害赔偿请求权,对无形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当准予继承。<br>  无形损害赔偿制度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没有涉及,这也是本人将来学习和研究的方向。

关 键 词: 无形损害赔偿制度 司法解释 权利保护 法律规制

分 类 号: [D923.1]

领  域: [政治法律] [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作者 刘小红
作者 周光润
作者 张英
作者 万方
作者 郭洪波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法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芳
作者 张万坤
作者 张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