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英语阅读的修辞性研究

导  师: 胡曙中

学科专业: E021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  要: 阅读是人类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影响社会信念和提高个人修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阅读研究的初期,人们就认识到阅读是一个认知过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一传统被继承了下来,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末。这一点从阅读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为一种使用符号在读者中产生效果的活动,阅读是一种修辞行为,因而,也具有修辞性.本文从修辞学的视角,借助于阅读模式在认知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从效果和过程这两个方面探讨阅读的修辞性。<br>  由于修辞学是一门关于符号的使用效果的学科,在讨论阅读的修辞性这一问题时,论述了劝说性,同一性,认知性等方面以发现文本的劝说机制,读者的作用和劝说过程等.<br>  在阅读过程中,或然性是符号的任意性和读者的认知经验的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和不确定性的排除紧密相关,构成阅读过程中劝说的基础.当阅读中的不确定性被极端夸大,阅读便被不可判断性所支配.保罗·德曼和其他一些解构主义者就持这种观点.文本,作为作者劝说意图的载体,具有意义潜势和劝说力.而劝说力的实现则有赖于读者的合作.三种传统的劝说方式,理性诉求,人格诉求,和情感诉求,依然在阅读中起作用.阅读中有偏离,也存在同一.在意义的构建过程中,读者不断地发现与作者共享的知识,并构建起和作者相同一的意义体.阅读是心理认知过程,也是知识获取过程.读者不但从文本中获取知识,同时也把作者的知识和自己的知识相结合,创造知识.<br>  修辞活动总是发生在某一个情景中.根据Bitzer的观点,修辞情景包括紧急状态,听众,和限制因素.后来,Biesecker,Vatz和Flower等人进一步扩展了这个概念,认为作者也可以创造紧急状态.阅读是一种事件,发生在紧急状态下,读者也可以创造阅读的紧急状态以达到不同的目的.阅读的修辞语境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语境.前者包括读者所知道的作者所处的情景,读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读者的物理环境以及读者本人.后者包括读者的心理基础,即,他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词库,和语言语境,即,篇章、句法、和语义等语境。一般说来,宏观语境促成阅读行为紧急状态的产生,微观语境则构成阅读过程的限制因素.<br>  修辞效果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单位的认知加工才取得的.认识阅读的修辞性的关键在于弄清在阅读的每一个步骤中,读者是如何在排除无数的不确定性后做出选择的.词汇识别的三种认知模式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加工进行阐释。词元模式认为,每个词的识别都涉及到该词的阈值的改变;自动搜索模式认为,词的识别和它们的使用频率有关,而集群模式认为,词的加工开始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而语音输入、词频、句法语境和语义语境参与其中,最后和整个语境结合在一起.在回顾了这些模式后,本文提出,在一定的拓扑变化范围内,视觉信息是自动加工的.当超出这个拓扑变化的范围时,视觉信息的加工则必须在语境的干涉下经过信息转化才能够被识别.语音转录不是阅读的必须环节,而是一个可选项.它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这是因为利用了不同的认知资源从而降低了单个认知模块的负荷.词的意义选择过程是通过两种联系产生的:联接和指示.前者指的是语言系统内部的联系,后者指的是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之间的联系.<br>  词的加工发生在阅读过程的底级层面上.句子加工发生在高一级的层面上,并且是读者构建虚拟作品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句子加工时,读者采用一系列的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分为三种:句法策略,语义策略和信息结构策略。句法策略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词序策略,句子成分策略,和功能词策略;语义策略又可分为实词策略和相关策略.信息策略则是指读者通过扩展共有的认知知识把已知信息和新信息联系起来.利用这些策略,读者不断趋近并获取作者在文本中创造的意义潜势。在读者的大脑中,意义是通过一系列的映射构建起来的。一般有四种: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图式映射和双重映射.每种映射处理具有不同特征的句法结构.<br>  词汇和句子加工完成后,读者便获得了阅读的修辞效果.通常有四种修辞效果:1.成功的劝说,即,读者的认知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的认知经验取得同一,这样,读者取得和文本基本相等的修辞意义;2.因意义缩小而部分实现的劝说,即,读者和作者取得部分同一,损失了部分文本意义;3.因意义膨胀而部分实现的劝说,即,读者和作者取得部分同一,因为读者添加了在文本中并不存在的意义.4.意料之外的劝说,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完全歪曲了文本中的修辞意义并自行构建了一个意义体.

关 键 词: 英语阅读 修辞效果 词汇加工 句法结构

分 类 号: [H319.3]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李佳奇
作者 金花
作者 刘月月
作者 张大可
作者 黄国都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