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唐钰明
学科专业: E0103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利用文献资料研究粤方言的历史,是汉语方言语法一个新的和迫切的研究方向。粤方言保存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清代历史文献,包括学话课本、圣经文本、木鱼书、粤讴和俗话作品等,为历时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目前粤方言历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方面,语法由于变化细微,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br> 本文首次利用清末粤方言学话课本《粤语全书》,并结合《粤音指南》和《Cantonese Made Easy》两本不同性质的学话课本,参考《新约》、《俗话倾谈》、《新粤讴》和《金丝蝴蝶》等各种类型的清末语料,在系统普查的基础上,从语法发展的角度描写清末粤方言的词类和句式,归纳语法的类型特征,确定书面语料所归纳语法内容的性质,并与当代广州方言进行比较,获取百年来的变化点,考察发展的内部机制。<br> 方言内部同时存在着“文”和“白”两条线索,“文”代表共同语的影响因素,“白”是方言独立发展的因素,体现在语法上主要是“前置”和“后置”的类型差异。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受北方阿尔泰语系语言的不断影响,语法体系已经在类型上偏离了中古时期的汉语,介词结构的位置从动宾结构之后向动词前转移,而粤方言语法仍存在丰富的“后置”特征。对粤方言进行以类型为基础的历时语法研究,可以明确方言的“语法文白”体系,了解方言和共同语在语法影响上的互动关系。<br> 清术语法描写利用语文方法和比较方法。比较包括同质材料的对比和异质材料的对比两类。同质材料对比指进行比较的语料都属于学话课本,多本教材综合可以印证和充实《粤语全书》得出的语法内容。异质材料对比是指与学话课本以外的语料进行比较,通过异质比较,确定同质对比中归纳出来的粤方言语法性质是以广州方言口语为基础的标准语语法。<br> 研究结果如下:<br> 一、清末共时语法描写。根据以《粤语全书》为主的学话课本,对比其他类型的参考材料,描写清末书面记载广州方言中存在变化点的十四个语法单元,词类方面包括量词、方位处所词后附成分、代词、表可能的助动词和词尾、副词、表动向和结果的后补成分、动词体貌成分和句末助词,句式方面包括比较句、给予句、处置句、被动句、否定句以及正反、是非和选择三种疑问句。<br> 二、清末与当代广州方言语法比较。在清末粤方言语法材料的基础上考察历时演变,共出现29个变化点,主要包括:(1)量词“样”、“回”和“个”使用减少;(2)“度”由量词发展为处所词后附成分;(3)清末疑问代词“边”和“乜”竞争,今天“乜”的用法被削弱;(4)“V得”的用法扩大,改变“可以”和“能”的地位,助动词“识”的用法增加;(5)副词“啱”意义扩大,一些双音节副词出现语素更替;(6)动词后补成分“高”被“上”取代,“起(嚓)”和“去归”消失;(7)表示完成的动态后助成分“晓”完全消失,由“唨”取代,“V下”之外出现动词重叠表短时、随意的用法;(8)句末助词“呢”的读音、“咋”表达的事态或者语气的意义稍有变化;(9)给予句“俾+N物+过+N人”是清末的主流形式,今天以双宾语形式“俾/V+N物+N人”为主,“过”消失;(10)出现像普通话的“比”字句;(11)清末文献里可以引出处置对象的“扌戒”不再使用;(12)“俾”发展为一个比较成熟的被动句标记,“被”的使用消失;(13)单音节形式的否定词增加;(14)正反疑问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宾语和补语等补足成分转而出现在否定形式之后,选择疑问句连接选择项的“嚊”或“口被”消失。<br> 三、“后置”是粤方言语法历时发展的根本机制。清末共时研究和百年历时研究都表明,“后置”传统自中古后就一直控制粤方言语法的发展方向,使方言特色越来越突出,这种控制能力在近现代与共同语亲密接触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削弱。在后置系统这个主流体系上,百年来的变化形成自主的发展路线;共同语虽然对前置系统有所影响,但是由它引入的表达方式都以重合式为主,只是丰富了表达,没有动摇或者改变粤方言固有的语法体系。<br> 四、“方言发展向共同语靠拢”观点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粤音指南》与《官话指南》来考察百年发展的机制中共同语的作用,发现共同语变化诱因的作用不明显,只要“后置”的语法基础仍然存在,粤方言将一直与共同语保持基本的距离。二者的接触不会导致实质的靠拢。
分 类 号: [H178]
领 域: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