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新媒体环境中的市民集体行动:话语表达与框架策略

导  师: 廖为建

学科专业: L04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从现实发生的农民和工人的抗争活动来看,民众诉之于集体抗议的形式,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这种非制度性的参与方式对社会和政府来说代价都是极其高昂的。因为是非制度性的,抗议活动就没有任何预期性。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无法预料抗议活动的结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的时空限制得到进一步的突破,人类迎来信息爆炸且越发公开透明的时代。互联网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各个阶层的“传播赋权”,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也让集体行动的信息传播更加快速而且具有放大效应。基于此,集体行动在社会动员策略上相较传统形式上的动员有了更多元的选择。<br>  本研究聚焦于解决新媒体环境中集体行动在表层呈现的话语表达形式和特征,在深层作用的框架过程、主框架,以及框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为中心,通过内容分析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开展研究。<br>  研究表明,第一,在新媒体环境中,集体行动者的正当利益诉求,会有更加多元的表达形式。第二,新媒体环境中,集体行动者从表达内容上,以官商利益问题和公众的线上线下行动为重点;从表达形式上看,以生动的故事、煽情的图片、刺激的联想、对比的数据、选择性的直接引用为主;在不同的表达内容上会有不同的形式倾向。第三,在广州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相关业主通过框架上的调整,从最初的环保和个人利益框架界定危害相关民众利益的情况,转为呼吁公众支持和关注多方进展的“公众参与”和“事件进展”框架,再到利用“腐败/利益链”框架扩大声浪,最后通过“技术/关联”框架对保存抗争果实献计献策,不断扩大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凝聚更多网民的舆论力量。第四,集体行动者在抗争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主框架是两个贯穿全程且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的“公众参与”和“事件过程”框架。第五,政府的强硬话语,媒体的大规模、有深度、连续性报道,民众“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政府权力的缝隙和抗争者本身素质和抗争经验是影响集体行动者一系列抗争表达的因素。

关 键 词: 媒体环境 市民集体行动 话语表达 框架策略

分 类 号: [G206]

领  域: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周紫玲
作者 贾浅浅
作者 叶彩永
作者 齐发鹏
作者 任恒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