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全球性大学排名:进展·方法·价值取向

导  师: 强海燕

学科专业: D0104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步由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对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研究,大学排名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大学排名进一步跨越国界或地区,全球性大学排名悄然兴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排名该不该存在”转移到“如何使排名变得更科学可靠”,各种关于大学排名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在总结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确定了本文关于全球性大学排名的研究内容。<br>  首先,本文对中外大学排名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把大学排名的历史分为萌芽阶段、兴起阶段和国际化与全球化阶段。<br>  其次,在对三个样本排名机构进行描述的基础之上,从有效性、可靠性、客观性和可比性四个方面对三个样本排名方法给予了评价,结果表明:(1)在有效性方面,ARWU排名各指标之间的结构效度较高,但排名结果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THE-QS各单项指标对总分均产生了实质性影响,而国别偏向性较不明显,其系统误差较小;THE-Thomson排名的国际卷入度指标对总分未产生实质性影响,其排名结果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国别偏向性。(2)在可靠性方面,ARWU排名十分注重排名的可靠性问题,其排名结果的稳定性最佳;THE-QS排名稳定性不高,其排名方法历年都会做一些改动,排名结果波动较大;THE-Thomson排名的指标体系以“全面”著称,自10年发布开始几乎没有对排名的方法做出调整,同一所大学在THE-Thomson排名中的名次变化不大。(3)在客观性方面,ARWU排名指标设计客观性最佳,THE-QS排名力图在客观和主观之间寻求均衡,THE-Thomson排名也尝试着综合考虑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但仍以客观性指标为主;但三个排名的权重分配稳定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见,三个样本排名在客观性方面都有待改进,特别是对指标权重赋予的问题应严格采用科学的、规范的程序进行,并向公众予以说明。“赋权”问题一日不公开、科学,大学排名就始终会遭受到公众对其“客观性”的质疑。(4)在可比性方面,ARWU各指标在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内容的可比较性两方面都比较理想;THE-QS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呈现出断裂的特点,一些指标(如“人均论文引用率”)的可比性理想,一些指标(如“雇主评价”)的可比性有待提高;THE-Thomson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参差不齐,其要兼顾“全面”和“可比”的做法有待进一步完善。<br>  再次,本文还从排名的方法和排名的作用两个角度对三个样本排名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排名的方法角度看,三个样本排名所采用的统计量化方法显示出在“质量绝对观”与“质量相对观”之间徘徊的特征;而三个排名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表明:ARWU排名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职能取向,THE-QS排名的大学质量观侧重于“人才培养”的功能取向,同时兼具“科学研究”的功能取向,THE-Thomson排名大学质量观侧重于“人才培养”,同时兼具“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取向。(3)从大学作用的角度看,ARWU采用“投入—产出”的模式,侧重为政府以及高效领导者提供关于大学学术水平的信息,有利于大学从整个高教系统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THE-QS则采用“投入—产出+声誉”的模式,主要以整个高教系统为参照系,试图提供科研影响力以及声誉方面的信息,促进科研影响力和声誉的进一步提高,展示了学校教师的数量与构成,侧重于向公众说明了学校的人力资源情况;THE-Thomson也采用“投入—产出+声誉”的模式,致力于向公众提供关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方面的信息,其将收入引入评价指标当中,更直观地展示了高校的绩效。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 全球性大学排名 价值取向 评估指标

分 类 号: [G649.1]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吴福光
作者 石梅
作者 邵艳霞
作者 聂海峰
作者 华晓玲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