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中外优秀女排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及阵形研究

导  师: 李毅钧

学科专业: D0303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接发球是排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各种战术进攻的基础,是由守转攻的转折点。特别是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对保证进攻战术质量的接发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发球到位率高低已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以“快速多变、多点进攻”为核心的一攻体系来说,接发球水平更具有战略意义。<br>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知,国内外学者对接发球技术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及三维运动学分析还很少。各类排球教材对接发球技术动作描述仅局限于定性层面,还没有对接发球技术动作细节进行运动学参数特征的定量解析。新一届中国女排从08年奥运会后接发球到位率不稳定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鉴于此,对中外女排优秀接发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研究,并制作优秀技术动作集锦光盘,不仅可丰富和完善排球教材理论,也可帮助中国女排改进和提高接发球技术动作。<br>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三维摄像法和三维运动学解析法等,对中外优秀女排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及阵形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中外优秀女排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动作运动学参数特征,分析了中外女排接发球不到位的主要技术原因,并制作了中外女排优秀接发球运动员技术动作集锦光盘,为提高中国女排接发球到位率及接发球技术提供了对策及建议。<br>  主要结论如下:<br>  1.准备姿势:两脚处于微动状态比处于静止状态更有利于快而准的移动和击球动作的精确性,还可干扰发球队员找人或找点发球,降低发球攻击性。<br>  2.用力击球动作:国外优秀接发球运动员击球前后手臂向前上方用力幅度较小,主要通过跟腰、送肩动作协调配合完成击球用力动作,击球瞬间整个身体和手臂几乎“定”在一个位置,而我国优秀接发球运动员击球前后手臂向前上方用力幅度较大,击球瞬间整个身体和手臂的稳定性不够好。击球瞬间,踝关节角度、膝关节角度和髋关节角度在60-80°、80-100°、100-120°之间,手臂与躯干的夹角在60°-80°之间,重心/身高高度比值为0.45-0.46,击球点高于重心高度0.20m左右,在身前距重心0.60m左右为宜,身体和两臂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更好,击球力量主要是通过跟重心和手臂的前伸来控制,与来球速度和力量大小成反比。接大力跳发球时,击球瞬间上下肢各关节角度、重心/身高高度比值、击球点高度及与重心的距离均偏小,一般在身体重心的最低点击球,通过重心后移或不动以及手臂退让来缓冲击球力量。<br>  3.不到位主要技术原因:当球落点在身前较远时,两臂未保持一个合理的击球平面插入球下,用力时也没有身体的支撑;当来球位于身体左右两侧时,未及时抬高同侧手臂,重心没向同侧移动,两臂未夹紧,击球时不是以腰、腹转动,配合两臂在体侧截击球的中下部,而是靠手臂撩球;当来球弧度平、速度快、前冲追胸时,未通过伸直膝关节或轻微跳起升高身体重心,以保持击球点在腹前,也没有采用让垫的方式垫球。<br>  4.接发球阵形:在选择接发球阵形时,不仅要有利于接发球,还要考虑本方所采用的进攻战术及对方发球的特点。现代世界女排强队普遍采用3人接发球阵形。在人员配备上存在差异,欧美强队安排2主攻和1自由人负责接发球,接应二传不负责接发球因其后排进攻能力强,主要承担后排进攻任务;亚洲强队安排1主攻、1接应和1自由人负责接发球,接应二传参与接发球,因其后攻能力不强,主要参与前排快速、跑动进攻。

关 键 词: 排球运动 女排运动员 接发球技术 战术阵形 运动学分析

分 类 号: [G842.019]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马明兵
作者 孟春雷
作者 杨虎生
作者 叶凤玲
作者 张成龙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