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校际协作学习相互启发的原理及策略研究

导  师: 徐晓东

学科专业: D0110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校际协作学习中相互启发意味着在主体间的交互中,个体既是启发者,又是受启发者。其中,“受启发”有两层含义,一是得到他人的提示而受到启发;二是,自己在启发他人的同时,重新认识自身(包括自身文化和环境)而受到自我启发。因此,相互启发活动分为主体间的启发和达成个体内的启发(自我启发)两个过程。本研究在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中,采用设计研究范式,从心理学、教育学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中,探讨了相互启发原理的认知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技术学的立场出发,提出校际协作学习中的相互启发策略,设计并改良交互环境;采用单组时间序列的准实验设计,在此环境下开展了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内容分析、视认分析及定量分析,检验相互启发原理及策略在提升协作绩效水平、促进协作个体知识理解和建构的有效性,最后,得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项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和今后持续的研究方向。<br>  本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就本研究的背景进行介绍。第二部分,阐述本研究的问题、研究路线及研究意义,并重点对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三部分,就校际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并通过一个典型的“相互启发”实例的分析,提出相互启发原理认知机制的假设。第四部分,通过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对相互启发的神经学基础进行挖掘,并探究相互启发原理的认知机制,据此提出同伴相互启发(peer-inspiration)策略。第五部分,在校际协作学习的实践中,就同伴相互启发策略进行迭代实验,修正相互启发原理的认知机制及策略,并在不同地域的多所中小学开展教师校际知识建构获取TPACK等协作学习与协作教研活动,基于策略设计学习、教研和研究过程,收集实时和非实时对话文本、视频课例互评等资料,利用会话分析、关键事件回忆法,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转录、编码,获取量化数据,借助Nvivo软件以内容分析法进行分类,分析相互启发的不同阶段、启发者和被启发者在启发过程中互动机制、启发者推理及获得知识精致化等过程因素;第六部分,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阐述,并分析相互启发原理及策略的教育意义,讨论本研究的过程及其后续研究方向。<br>  本研究的结论是:校际协作学习中的相互启发原理体现出在校际协作学习过程中主体间交互的内涵,即主体间的相互启发和主体内的自我启发;该原理神经学基础研究揭示了了主体间和主体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这一认知机制的核心是心理模型修补和完善,表现为“原型激活—建立新异联系—打破思维定势—获得领悟”;而相互启发策略——“问题——原型”及“自我解释”、以及基于这一策略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方法——“知识经纪人”及目标导向,对促进同伴相互启、提高校际协作学习绩效具有显著效果,该策略改进了校际协作学习的效果,提升了协作的绩效水平。<br>  本论文的研究对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认知与技术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传统启发式教学具有实践意义。

关 键 词: 校际协作学习 相互启发原理 认知机制 学习策略

分 类 号: [G424.24]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赖瑜
作者 谭姣连
作者 郭锂
作者 任英杰
作者 林书兵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