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教学中“由博返约”思想的当代解读——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

导  师: 张广君

学科专业: D0102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自古以来,关于博与约关系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学校教学的前提性议题之一。教学中博约关系的探讨与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地引起争鸣,该问题在古今中外教学智慧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中不断丰富起来、拓展开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师生的文化知识究竟何以满足社会、文化、个体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化需求?这既是一个教育的千古困惑,又是一个教学的时代难题。审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由博返约”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历史回响,能够有效舒解当前教学变革的思想困惑与现实矛盾,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学改革实践的客观需求。<br>  重新解读教学中的“由博返约”思想,其教育内涵和文化外延都将生成新的教育意义。本文在简要梳理古今中外教学中关于“由博返约”思想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立场和思想方法,循着历史发展与文化演进的轨迹,立足当代的教学实际重新解读教学中的“由博返约”思想,以求达到比较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教学中的博约关系定位,尝试建构起教学中“由博返约”的当代理论与实践样态的系统化理解和分析框架,并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澄清理论定位,观照教学实践。<br>  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博约教学思想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br>  引论部分概述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的文献综述、以及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其中文献综述主要集中对“一般意义上的博约关系”和“教学中‘由博返约’思想”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归类和评述。<br>  第一章述评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选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文化哲学观点、系统科学方法论、建构主义心理学和生成论教学哲学思想,通过对这些理论及其对本研究的基础作用的分析与论述,为本研究做好理论铺垫。<br>  第二章是分析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并在梳理古今中外有关教学中博约关系思想的基础上来理解,为后面的论述奠定认识基础。其中主要对“博”、“约”及两者的一般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对“教学中博约关系”的理解中,指出其具备基础性、本然性和普遍性三个特点,并分析教学中“约——博”、“博——约”、“约——博——约”三种基本类型;最后解读教学中“由博返约”思想的基本内涵。<br>  第三章是借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由博返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系统进行要素分析、结构分析和功能分析。<br>  第四章是阐述教学中“由博返约”的基本特征,指出教学中的“博”具有普遍性、无限性、开放性,而“约”具有特殊性、有限性、聚焦性,最后指出“由博返约”现实生成的基本特征。<br>  第五章是对教学中“由博返约”价值意蕴的分析,主要包括文化意识、人本意识、开放的生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四部分。<br>  第六章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扼要讨论教学中“由博返约”的约束条件,其中内因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外因包括教育制度、社会风气、课室物理环境、教学氛围等。<br>  第七章是教学中“由博返约”思想的实践观照,指出现实教学中的“由博返约”存在教学中“博约关系”的定位不清、教学中“由博返约”的认识错位、教学中“由博返约”的效果落空等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树立教学中“由博返约”的正确理念、寻找教学中“返约”的参考依据、创设教学中“返约”的基本条件等有效生成教学中“由博返约”的可能路径。<br>  结束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反思不足,对后续研究做出展望。

关 键 词: 教育理论 由博返约思想 生成论 教学哲学 关系定位

分 类 号: [G40-05]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潘丽瑜
作者 张广君
作者 鲁正一
作者 张同柏
作者 程林燕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