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环球时报》2008年、2012年台湾大选报道的比较研究

导  师: 黄慕雄

学科专业: E0302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台湾地区四年一届的“总统”大选是华人社会唯一举行最高领导人“直选”的地区,台湾大选关系到两岸关系的发展,受到海内外华人社会的高度关注,它已成为传媒大量报道的大事件。通过国内外的文献调查,发现目前的对台湾大选相关媒体报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台湾媒体报道的研究上,研究者也主要是台湾学者,而学术界对于大陆媒体如何报道这一事件的研究却鲜有研究。<br>  本研究主要对《环球时报》2008年、2012年的台湾大选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日期范围从候选人参选登记起始日至大选开票日,也就是2008年1月26日至2008年3月22同、2011年11月20日至2012年1月14日。因为报道数量不多,本研究不采取抽样的方式,而是以所有报道当作研究样本。本研究以政治传播学理论和框架理论为指导,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量化内容分析法和质性文本分析法。首先对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主角、消息来源、报道倾向和新闻属性进行量化统计分析,然后进一步采用文本质性分析方法提炼出大选报道的议题框架,研究环球时报台湾大选报道特征。<br>  本论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br>  第一、环球时报2012年台湾大选报道力度比2008年台湾大选报道减弱。环球时报前后两次大选报道所呈现的台湾大选形象均为非正面形象,2012年比2008年的台湾大选形象略好。<br>  第二、环球时报2008年和2012年大选报道都对国民党阵营较为有利,对民进党阵营较为不利。相对来说,2012年比2008年的报道对民进党的态度变得更中立;2012年大选亲民党阵营成为报道的配角。<br>  第三、除竞选游戏议题外,环球时报前后两次的大选报道都着重报道大陆官方和民间关注的关系两岸的事件/议题。2008年主要是“入联公投”、陈水扁政府政策作为议题,2012年主要是“九二共识”议题。<br>  第四、前后两次大选报道都把马英九的胜选塑造成众望所归的形象。这主要是通过把政治议题(国民党和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框架成经济议题,强调台湾经济发展需求和大陆对台湾的经济吸力,合理化马英九和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以及马英九的胜选。对于两岸经贸对台湾经济是否存在负面影响及岛内人士的反应,两岸经贸往来对大陆的有利和不利之处,环球时报都遮蔽了。<br>  第五、环球时报前后两次大选报道与大陆现阶段致力于“和平发展”的两岸政策是一致的,它体现了坚持国家利益的立场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但它的报导没有意识形态化的宣传和表态,它淡化了官方权威、减少了媒体作为国家政策宣传的职能。它把立场和念度隐藏在表面上客观报道新闻事件的形象之中。可以说,环球时报呈现的报道形态是国家逻辑和市场逻辑平衡的结果。

关 键 词: 专业报纸 台湾大选事件 新闻报道 文本分析 框架理论 政治传播学

分 类 号: [G212.2]

领  域: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朱雪莲
作者 李肖雅
作者 孙清岩
作者 万明
作者 万木春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