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图片、纳西象形文字促进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实验研究

导  师: 袁爱玲

学科专业: D0105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早期阶段书面语言的学习是诸多领域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理念存在诸多争端,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也亟待提高,追求书面语言学习的科学化和多元化成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本研究从幼儿的汉字学习入手,综述了当今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现状,分析了其意义及可行性,并从汉字的特征、汉字识别的认知规律、记忆的类型、保持时间以及词性等角度深入考察了书面语言的获得机制,提出借助一种特殊的中介材料—纳西象形文字促进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假设。<br>  本研究选取4-5岁幼儿作为被试,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单独学习汉字、结合图片学习汉字、结合纳西象形文字学习汉字三种书面语言学习策略的优劣,同时考察了纳西象形文字的认知记忆特点,各种学习材料词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学习条件下内隐、外显两种记忆表现出的分离特性。实验采用了不同的学习和测验方式,共有四个实验组成。分别为:<br>  (1)有意学习条件下各学习方式外显测试的研究;<br>  (2)有意学习条件下各学习方式内隐测试的研究;<br>  (3)伴随学习条件下各学习方式外显测试的研究;<br>  (4)伴随学习条件下各学习方式内隐测试的研究。<br>  实验结果均在不同程度上证明了纳西象形文字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学习的中介材料的优势,验证了假设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得出如下结论:学习类型与测试方式匹配,记忆成绩就好,反之则差;内隐记忆的成绩随时间推移没有降低或降低很少,而外显测验的成绩衰退很快;东巴文字兼具图画的象形性与汉字所具有的正字法规则特征于一身;相同的学习材料在外显与内隐记忆中表现出分离特性;即时测试的成绩好于延时测试;名词的记忆成绩好于动词。讨论部分探讨了纳西象形文字促进书面语言学习的心理机制,并对知觉特异性假设、双重编码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考察验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对幼儿书面语言学习的教育启示,倡导书面语言学习的多元化,提示人们关注内隐获得书面语言的学习方式,并初步设想了东巴文字作为一种新的书面语言学习迁移材料的实践模式。同时,对后续的研究做出了展望,这对我国的汉字教学及东巴文字的保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 键 词: 幼儿教育 书面语言学习 汉字教学 图片教材 纳西象形文字

分 类 号: [G613.2]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张剑硕
作者 徐丽娟
作者 岳珍珠
作者 孙孝游
作者 胡静静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韶关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