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

导  师: 许余龙

学科专业: E02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上海外国语大学

摘  要: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言说方式,也是思维方法。既是修辞格(figure ofspeech),亦是思维格(figure of thought)。隐喻和转喻是赖以构筑和理解经验概念的基础。隐喻是用一种经验域理解和构建另外一种经验域的过程,转喻是一种更基础、更普遍的认知机制。<br>  从空间隐喻、人体隐喻、温度隐喻及转喻角度解读曹禺的代表性剧作《雷雨》、《日出》、《北京人》和《原野》中的多种隐喻和转喻表征,解释它们的拓展意义,并发掘它们的文体功能,即在表现戏剧主题、表现人物个性和人物权势关系方面的作用。具体而言,本项研究涵盖以下内容:第一章导言,介绍研究背景、假设、目标和方法等。第二章国内外认知隐喻、转喻模式的戏剧研究综述,包括在戏剧文体学、认知文体学以及隐喻和转喻路径的戏剧文体研究的现状和缺陷。第三章认知隐喻、转喻模式戏剧研究的理论基础,简述本项研究的隐喻理论、转喻理论,以及戏剧文体学、认知文体学以及隐喻和转喻路径的戏剧文体研究的理据和方法。第四章曹禺戏剧中的空间隐喻。将从建构空间关系的垂直隐喻和容器隐喻入手,分别考察《北京人》和《雷雨》。集中讨论1)《北京人》中“上”与“下”的隐喻意义及其文体功能;2)容器图式在《雷雨》中的隐喻意义及文体功能。第五章曹禺戏剧中的人体隐喻。主要涵盖。1)《雷雨》中“心”的转隐喻意义及文体功能;2)《雷雨》中“面”和“脸”的转喻、隐喻投射;3)《雷雨》中“眼”的转喻、隐喻意义和文体功能;4)《日出》中“手”的转喻、隐喻投射和文体功效。第六章讨论《原野》中的感知隐喻,主要从温度和亮度的感知经验视角解读剧本中的基本情感。第七章曹禺戏剧中的转喻机制。主要分析《雷雨》中转喻视角的的间接言语行为和反讽。第八章结论。<br>  本研究认为,认知隐喻和转喻在构筑和理解现代汉语戏剧意义方面具有强大功能,认知转喻为戏剧文体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感知范畴的温度和亮度隐喻和转喻也是有效的戏剧文体研究框架。此类研究揭示了最基础、容易被忽视的认知机制和概念理据,更深刻地解释戏剧意义的认知基础,使读者/观众能更深刻地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物的话语意义,这也是它优于其它模式的戏剧文体分析之处。但在揭示戏剧的对话性方面不及会话理论模式。

关 键 词: 汉语戏剧文体 认知隐喻 转喻维度 曹禺

分 类 号: [I207.3]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杨家华
作者 司建国
作者 孙庆珍
作者 魏在江
作者 覃碧卿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机构 中山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