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民俗》课程教学设计

导  师: 白宏钟

学科专业: E0103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

摘  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习语言的本体知识,而且还要学习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如果没有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无论学习者第二语言说的多流利,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国的汉语教学也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而进行纯粹的语言教学,把学生教成“流利的傻子”(Fluent Fool)。留学生们要成功地使用汉语与中国人进行交流,中国文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另外,大多数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加强中国文化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br>  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历史变迁,又能体现现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既能保留着传统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子,又真实地刻画出当今中国人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的变化。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若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多角度,多途径地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呈现给留学生,一定会帮助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本文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从民俗课的课堂设计理论、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设计的目的和原则、教学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师素质、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民俗课的教学设计理念。<br>  本文首先通过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对象的分析,详细说明了重视民俗文化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其次,通过教学设计目标和原则的理论,在宏观上分析了民俗课教学时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再次,从教学实践的层面上,作者还对民俗课教材和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论述。提出了民俗课教学材料选择和编排的原则;在民俗课的教学策略这一章中,作者把民俗教学内容分为知识性、观念性和可实践性的內容,分析了各部分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尝试对知识性民俗文化内容使用多媒体工具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对观念性内容进行教学时采取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领悟不同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对可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提出让学生实地参观调研和课堂手工等方法,让学生真实体会中华文化的外在表现。然后,还对民俗课教师的师资素质加以阐述,具体提出了民俗课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随后,又简要分析了民俗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民俗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所有内容。这里作者只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做了简单的评价尝试,还有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最后,课堂教学实践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实践的尝试,这种尝试可能过于理想化,在现阶段可能还无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但是希望通过本文能够给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有益的启发。

关 键 词: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民俗 课程设计 文化交流

分 类 号: [H195.3]

领  域: [语言文字]

相关作者

作者 胡琳琳
作者 王衍军
作者 曾苑
作者 冷银花
作者 曾美芬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彭川
作者 彭晓春
作者 徐云扬
作者 成海涛
作者 曾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