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论裨治文眼中的中国人形象——以《中国丛报》为考察中心

导  师: 朱卫斌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1829年,裨治文受美国公理会派遣来华,成为美国对华传教第一人。此后他在中国居留长达三十年之久,对于中国民族、人民、社会生活、文化传统等各方面都作出了深入的接触与观察。裨治文在其主编的《中国丛报》中,发表了大量介绍中国的文章和评论,最大广度地把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观察传达给美国人民,开启了美国研究中国人形象的序幕。<br>  本文分四部分来分析裨治文对中国人所形成的印象,以及阐释他是如何得到这种看法的,而又应该如何看待他的中国观。<br>  第一部分考察裨治文来华之前对中国的认识。首先介绍裨治文受派来华的背景,即19世纪初美国海外传教运动是如何兴起的;然后介绍裨治文来华之前的经历,重点介绍他决定接受到中国传教这一任务的心理变化过程,并通过他的老师和挚友对于中国的看法来反映裨治文对于中国的看法。<br>  第二部分通过对裨治文发表在《中国丛报》上的文章和评论进行文本解读,总结裨治文来华后对中国人的认识与评价。总体来说,裨治文对于中国人性格的评价有褒有贬,他既留意到了中国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但更多的是偏重于揭露中国人崇拜偶像、热衷于迷信、道德堕落、封闭排外等反面形象。在此基础上,裨治文进一步强调要以中国基督教化作为改造中国人精神素质的根本途径。<br>  第三部分分析归纳影响裨治文构建中国人形象的主要因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裨治文眼中的中国人形象。裨治文在构建中国人形象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19世纪西方社会和思想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传教士思维又决定了裨治文对中国人的观察是建立在以宗教和道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之上的。因此他对于中国人的反映有真实的一面,也难免有变形、歪曲的一面,对此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和看待。<br>  第四部分考察裨治文对于中国人的看法在整个19世纪美国传教士群体中国观中的地位。通过对其身后不同时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教士,诸如卫三畏、林乐知、明恩溥对于中国人形象的看法做一个简单回顾,指出由于受到相同的国籍、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职业意识的影响,美国传教士对于中国人形象的总体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从这个层面上说,裨治文对于中国人形象的看法既呼应也代表了19世纪美国传教士群体对于中国人的看法。

关 键 词: 中国丛报 裨治文 文化背景 中国人形象

分 类 号: [K252 K712.4]

领  域: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作者 万智杰
作者 张雨峰
作者 张红霞
作者 何大进
作者 王海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佳宁
作者 曾彧
作者 杨卫华
作者 欧阳娟
作者 武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