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明清士人与男旦交往研究

导  师: 欧阳光

学科专业: E0105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男旦,为男性旦脚演员的简称。明代中后期,由于禁绝官妓和女乐等原因,女演员大量减少,扮演旦脚的任务逐渐落到男性演员身上。入清以后,职业戏班演出时,旦脚几乎完全由男性扮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男性装旦与女性装旦有很大不同,男旦艺术因之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中国古代戏曲扮演实行脚色制,男旦为明清两代戏曲舞台旦脚的主体,对它的研究无疑非常重要。可惜,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并未充分正视男旦问题,对明清男旦的研究相对于它几百年的真实存在来说,深度和广度都存在较大不足。本文从士人与男旦演员交往的角度切入,通过士人与男旦交往史的考察,梳理明清男旦的发展史,揭示男旦存在的真实状况,以期对男旦现象获得较为清晰和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究士人与男旦交往对男旦艺术及整个戏曲艺术的贡献。同时,简单论及士人与男旦交往对文学的贡献。<br>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代士人与男旦交往情况。明代宣德年间,都御史顾佐禁绝官妓,始于唐代的中国官妓制度首度遭受重创。中国古代社会向来娼优合一,受禁妓的牵连,女性演员减少,装旦男性渐多。万历时女旦已成稀罕之物。<br>  吴越地区是声腔发达之区,有装旦的传统,江南男性少年的材质适合于装旦。宣德之禁后约三十年时间内,江南民间孕育着男性装旦之风。明英宗时,江南装旦少年闯进京城,随后,士人与男旦的交往开始。差不多从士人与旦脚演员交往之始,男旦演员就女妆出现于侑觞席间,同时提供男色服务。万历、崇祯时期,为明代士人与男旦交往的高潮期。<br>  士人与男旦的交往模式在明代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唱曲美少男为士人侑觞、侍寝的还有两种情形:官僚缙绅蓄养家乐优童,京师朝官及地方官员招致胡同小唱。家乐优童是唱曲者,也可能是主人的男宠。胡同小唱卖艺也卖身。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男旦是职业的演剧者,演艺水平较高。家乐优童未必一定饰演旦脚,其唱曲水平因主人对其色、艺的不同选择而高下有别。胡同小唱也是女装出现,但以唱剧曲和散曲为主,极少演戏。士人同优童、小唱、男旦的交往,同是开始男性发现男性色艺之美的旅程。<br>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清代士人与男旦演员的交往。明代,唱曲者与士人交往是优童、小唱、男旦三分天下。清初,尚有部分家优和小唱存在。雍正以后,家乐衰败,优童散落民间。乾隆朝,小唱与相公合流,自此,民间职业演员成为戏曲舞台的主流,士人与男旦的交往主要也是与职业戏班中男旦演员的交往。清雍正以前,士人同男旦的交往,既可以在家乐内部进行,也可以在家乐外部进行。引起轰动的交往常常因家乐内部的男旦演员而起,因为出色的男旦总是在缙绅豪族的家乐中诞生。此时,男旦演员对士人有较大的依赖性,交往中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雍正以下,随着家乐的收敛,民间戏班队伍迅速壮大,男旦演员对士人的依附性相对减小,其主体地位日渐突出。<br>  嘉庆至光绪朝,为相公堂子时代。这一时期,男旦演员有特定的称谓“相公”,他们的住处称“堂子”。相公堂子时代,男旦演员的演出和服务已经定型,士人与男旦交往模式成熟,表现为交往的规范化、商业化、理性化。这一时期,士人品题男旦成风,主要形式有:赠诗、制作花谱、评定花榜。<br>  民国元年(1912),堂子被勒令停业。随着京师相公堂子的衰落,士人与男旦的亲密交往渐渐画上句号,一般的交往变得谨慎和尴尬。<br>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士人与男旦交往对戏曲的影响。<br>  首先以前两部分为基础,从士人与男旦交往的历程、内容以及士人对男旦的态度入手,揭开明清男旦演员娼优合一的真相:自明至清,男旦演员替代女伎,不仅接过了女伎身上以艺娱人的任务,同时实践着女伎身上以色示人(示人以色相)与以色事人(授人以肉体)的功能。女伎让位于男旦演员,服务者性别发生了变化,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古代社会乐伎娼优合一的格局。男旦演员最大地隐去自己原有的性别角色,以女性的身份出现在舞台和生活中:唱曲演剧,郊游游戏,侑酒侍寝,优而娼。士人与男旦交往,实际上是传统的诗、曲、酒相激相厉模式的延续。男旦演员完全不以色事人,纯粹以舞台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史料中很难见到,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也很难做到。不仅男旦演员,不少靓丽的小生也亦娼亦优。<br>  士人与男旦交往对演剧环境的影响:士人作为亦娼亦优的男旦业的消费者,从接受男旦艺术、为戏曲表演和男色业买单、为男旦业保驾护航等方面,为男旦艺术的发展壮大并进而为整个戏曲事业的环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士人与男旦交往时,在消费者的身份之外,还可能是鼓吹者。鼓吹主要有两种方式:文字鼓吹和言行鼓吹。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将演员、堂子、戏班热情地推向舆论的中心地带,为戏曲表演舞台聚积了大量的人气。<br>  士人与男旦交往对于戏曲艺术的影响:演员在同士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的文艺修养、演艺水平有所提高。较为独特的影响是对戏曲演出形式、脚色体制、审美品格的冲击。<br>  明清时期,由于侑酒需要,宴会演出大量增多,这包括堂会演剧、酒楼演剧、戏庄演剧。剧场的改变引起的效应之一是对折子戏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催生作用。小生、小旦与士人亲密交往,二者的舞台号召力增强,两个脚色在脚色系统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男旦艺术具有媚美品格。媚美是在女性之美中加入了主动、劲健的男性之美的元素。这种外向型的美学品格丰富了古典戏曲艺术之美的范畴。媚美的微妙之处在于它能为同性恋群体和非同性恋群体提供不同的美人、美的艺术,因而对明清戏曲舞台的繁荣有较大贡献。<br>  总之,明初戏曲演出环境本已恶劣,禁绝官妓和女乐又使旦角的扮演面临困境,中国戏曲的一豆灯火欲明欲灭。一些士人成了男旦业的铁杆消费者和热切的鼓吹者,使得中国戏曲利用男旦演员娼优合一的身份,借男娼业寻到一条狭路,走向一片虽非堂堂正正却也红红火火的宽阔舞台。清季,女伎重新抬头,使男旦娼优分离,男旦之“优”经历短暂的支撑之后,香销魂殒。从这种意义上说,男旦演员的娼优结合,是中国古代妓乐传统的必然要求,它续燃了古典戏曲的香火;中国戏曲的沉疴不起,是由于娼优分离导致人气外泄。娼优合一是中国唱曲演剧的传统,娼优分离是中国戏曲最重要的致命伤痕之一。<br>  余论:男旦业取代女伎业,成为文人重要的人文生态,这对明清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它主要表现在:男旦、同性恋等问题进入创作题材,性别角色意识在文学作品中越来越重要,品题男旦成就了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文人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等。

关 键 词: 明清时期 戏剧文学 士人阶层 男性旦角演员 交往模式

分 类 号: [I207.3]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林良基
作者 徐林
作者 陈彦辉
作者 高小康
作者 韦星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