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帝国尚饮:元代酒业与社会

导  师: 李治安

学科专业: F01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

摘  要: 元代酒的种类以制作原料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奶子酒(以马奶酒为代表)、果实酒(以葡萄酒为代表)、粮食酒以及各种配制酒,在制作技术上几乎囊括了现代酒品种的四大分类,即黄酒、白酒、果酒和配制酒。烧酒(即现代白酒)在元代的普及,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酿酒技术进入了一个质变飞跃的崭新阶段。几种不同酒类品种还形成了几大地域特色:北方草原尚马奶酒;西域及中亚地区主酿葡萄酒;中原和南方广大地区则主要以粮食酒为主。<br>  元人尚饮,熏风酷烈,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饮酒的社会群体十分庞大。但由于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以及元代社会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复杂性,不同社会阶层的饮用酒风俗也不尽相同,宫廷酒“奢”;文人士大夫酒“雅”;民间酒“朴”;寺观酒“逸”,由此呈现出元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兼容性。<br>  以宫廷贵族为主导的社会尚饮风气的炽烈,带动了全国酒业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各省酒业中最为兴盛的当属腹里中书省辖地和江浙行省两大地区。腹里地区坐拥两都,居帝国政治、文化中心,消费群体庞大,占尽地利之先,酒类品种丰富,质高量大。江浙行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全国经济重心,更兼帝国的米粮仓,酿酒原料来源充足,故而酒业繁盛,课利丰厚,酒课收入在全国各行省遥居榜首。元代其它行省酒业的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平衡性,以中原和长江之南的河南、湖广、江西三省较为发达,而以辽阳、甘肃、岭北等省为滞后。<br>  酒业的兴盛,带来了城乡酒肆的繁荣,各地酒肆星罗棋布,商家的经营方式花样迭出。除了司空见惯的钱币买卖,实物对换、赊贷之外,还有酒牌代钞、张贴酒榜或酒疏、及用酒妓佐酒等等,手段之高明,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酒肆又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一个大舞台,三教九流出入汇聚,它所反映的市井风情和文化特质,成为我们了解和窥探元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一面窗口。<br>  元代自然灾害的频年发生,导致粮食供应紧张,政府不得不屡次下令施行酒禁,前后竟达七十多次,为历代各朝之最。元代酒禁包括禁酿、禁饮、禁市三方面内容,酒禁政策呈现出救荒性、区域性、时段性、特权性和灵活性等特点。酒禁政策的实施,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府的赋税收入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屡禁屡弛。如此频繁地酒禁又弛禁,实质上反映的是政府对国计民生的利弊权衡,是牵涉国家根本利益的博弈之举。<br>  酒课作为赋税的重要项目,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地位十分突出,至元后期,国家赋税来自酒课的钱钞收入一度高于商税和茶课,次于盐课,占第二位。政府把酒课收入用于赈灾、军事、赐赍等各方面,对国计民生产生很大影响。利之所在,元朝政府为有效地管理酒课征收,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管理征收体制,并不断调整征榷方式,反复采用榷酤和散办等方法以保证酒课的全面征收,同时加大对私酒的打击力度。各地方官员为了完成酒课征收定额,想尽一切办法包括规定以户口、土地,粮产等多重标准摊派酒课,其中在散办期间由富户承包酒课的做法一度非常流行。酒课收入总额在元中后期虽略有下降,但仍不失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宗。

关 键 词: 元代酒业 社会风俗 多元文化 管理体制

分 类 号: [F429]

领  域: [经济管理]

相关作者

作者 杨印民
作者 黎燕林
作者 彭国辉
作者 邓敏锐
作者 周湘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廖刚
作者 张为
作者 张丽丽
作者 张丽娟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