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王穗苹
学科专业: D0202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同一行的单词是以串行的方式逐个被加工还是多个单词可以同时被加工呢?这是串行和并行两类眼动控制模型之间的根本分歧。根据它们各自的理论,串行和并行模型对预视加工所涉及的三个问题:(1)副中央凹能否获取高层次信息,如语义或句法信息(2)副中央凹对高层次信息的加工能否影响当前注视信息的加工,即是否存在语义层面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3)读者能否从边界后的第二个单词上(N+2)获得预视效应;作出了完全不同的预测。本研究拟在分析前人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从这三方面问题出发,验证串行和并行模型,为眼动阅读理论的建构提供中文的证据。具体包括两个实验(3个分实验):<br> 实验1探讨在中文句子阅读中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内获取语义和句法信息,并即时将此信息整合到句子语境当中,同时考察是否存在高层次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实验la首先在中央凹阅读下探讨这一问题。自变量是句子类型,有语义一致,语义违背和语义+句法违背三个水平。结果表明,读者能即时意识到中央凹语义和句法信息与句子语境的冲突性,在目标字上表现出冲突效应。实验lb使用边界技术,将la中的目标字变成预视字呈现在副中央上,以考察副中央对语义和句法信息的整合。结果表明,虽然以单字为分析单位时,预视效应仅表现在目标字前一个字(N-1)的首次略读频率上。但当把N-1和N-2合并成一个目标区域时,可以看到在两种违背条件下,目标区域的首次注视时间显著长于一致条件下的。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文读者能够从副中央上获取语义或句法的高层次信息。但是,实验1没有发现支持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证据。<br> 实验2中,我们通过改变边界的位置,考察读者能否对边界后的两个单字词(N+1和N+2)执行预视加工,以进一步验证两类眼动模型。结果表明,当边界设在目标字前一个字(N-1)后时,目标字的首次加工时间显著长于不同预视条件下的,但当边界设在目标字前第二个字后(N-2)时,目标字上预视效应不显著,而在目标字前第一个字N-1上表现出预视类型主效应。我们认为,预视效应应该不受目标字位置的限制,它表现在边界后的汉字上,因此,当边界设在N-1后时,预视效应表现在N(和N+1)上,当边界设在N-2后时,预视效应表现在N-1(和N)上。而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表现在边界前的汉字上,当边界设在N-1后时,该效应表现在N-1和N-2上。但是,由于受加工资源的限制,当边界离目标字较远,设在N-2后时,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难以表现出来。<br> 综合两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论,中文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够从副中央凹上获取语义或句法等高层次信息,并且,可以同时对一个以上汉字进行加工,但是,加工资源并非平均分配在这些汉字上,而是以当前注视汉字为中心两边递减的,因而影响预视效应和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稳定性。总的来说,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在中文阅读理解中,多于一个汉字可以并行被加工。
关 键 词: 教育心理学 阅读理解 预视加工 眼动控制模型 串行方式 并行方法
分 类 号: [G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