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透视与美

导  师: 艾红华

学科专业: E0403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写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利用设计美学与艺术透视学的一些相关概念来分析说明透视法的运用与各时代的审美背景与透视自身的技术发展间的关系是密切而复杂的。<br>  非常认同萨特(Jean Paul Sartre)在个人心理经验层次上分析问题的手法,并且相信这同样适用于分析文化经验的问题。所以,为了让透视法作为一个它者的姿态出现在文章中,在导论中引入编年史的概念,并以贡布里希(E.H.Gombrich)编撰的艺术史为首,将透视法的产生及其衰落看成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虽然艺术史不一定是部进步的历史,但因为透视法有较为特殊的地方,即它所具有的技术化的累积性,说明在艺术史中至少透视法本身是存在一个进步的过程的。接下来讨论的是模仿与艺术的关系,这好像有点老生常谈了,但这在文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br>  接下来,从模仿的美谈起。因为对美的模仿是透视法产生的重要动力。但,美是什么呢?它最先与伦理学纠缠于一起,及后才转移到艺术上来。因为这个过程率先发生在希腊人身上,所以在第二节的内容中主要论述希腊人的艺术为何是个典范,而且是个通向感性阶段的美的典范。第三节的论述表面上好像是从前面的有关希腊人的艺术创造往中世纪的发展情况的描述,但实际上有两层意图:一是在于说明希腊艺术虽然是个美的模范,但并非是美的唯一范本;二是表明中世纪美学是透视法产生的关键前提。在后一节中,要谈的是透视法的美学观念。当然,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是个讨论的重点。他把比例引入透视学,同时将透视法分类,并且留下代表其美学观的重要文本及作品。而我要讨论的还有他对绘画主题性的重视。因为在这方面,他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由于对主题性的关注,中心

关 键 词: 艺术美学 透视法 认知活动

领  域: [艺术]

相关作者

作者 卢建筠
作者 汤恺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宁
作者 贾华
作者 谭昕
作者 彭朝林
作者 王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