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莫斯科中山大学与民国时期的留苏教育

导  师: 袁征

学科专业: D0103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1925年秋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开办,标志了中国学生出国求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以前,大部分中国学生去欧洲、美国或者日本深造。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派遣大批留学生去自己巨大的邻邦苏联,也没有多少中国人去苏联学习,因为当时都认为俄国落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的苏俄,苏俄成为中国青年最想去的地方。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苏联专门为中国培养革命青年而开设的学校,学生全部为中国人,它的设立在民国时期掀起了一场留学苏联的热潮。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在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产生,也是苏联和共产国际当时政策的产物,因此,它的创办和停办都跟这两个条件密切相关。莫斯科中山大学的课程、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和内部组织也反映了当时留苏教育的发展水平。<br>  除莫斯科中山大学外,民国时期留苏的院校还有莫斯科东方大学、列宁学院、苏联红军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基辅联合军官学校、苏联红军步兵、和炮兵学校等院校。在众多的留苏院校中,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地位无疑是最特别,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留苏学生到苏联后一般进入的是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或者莫斯科中山大学,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转入其他军事院校学习,而且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于1928年也并入了莫斯科中山大学。所以,留苏学生在中山大学的学习,尤其是在语言和军事学方面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莫斯科中山大学是民国时期留苏教育最典型的代表,代表了民国时期留苏教育的整个发展状况。<br>  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回国或学校关闭后,有很多人都活跃在国共两党的政治舞台上。新中国的很多政治领袖都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国家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很多人都直接投身于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他们创办列宁学校、妇幼学校,改善基础教育;他们把苏联干部教育经验应用于中国的干部教育,为国家培养革命干部;他们在翻译苏联军事论著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教育思想;他们在学习苏联经验基础上,建设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些学生潜心研究,制定拉丁化新文字,帮助汉字进行注音,成为中国文字改革运动的先驱。有些学生在留学期间就一直致力于翻译马列原著,回国后又继续进行翻译,他们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等学科的构建,留苏学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些学生在毕业后来到远东地区工作,帮助进行扫盲;有些学生积极编撰俄汉词典,以他们的努力促进中苏友好文化交流。

关 键 词: 高等学校 民国时期 留苏教育 苏联

分 类 号: [G649.512]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罗克文
作者 李宇海
作者 王树荣
作者 杨宜默
作者 连远斌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广州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