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之民间信仰研究

导  师: 项楚

学科专业: E0105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

摘  要: 本论文从民间信仰这一角度,对明末清初话本小说的主要特色,话本小说中民间信仰兴盛的原因以及话本小说中的各种民间信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br>  论文分上编和下编,基本内容与要点如下:<br>  上编从总体上论述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与民间信仰的关系<br>  民间信仰具有类宗教性,功利性,民众性与传承性、现实性,伦理性等特点,这些都在话本小说中有所反映。民间信仰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儒释道三教“神道设教”的传统以及民间劝善书的影响进一步推进了民间信仰的传播。民间信仰又影响着话本小说的内容与形式。<br>  话本小说与民间信仰是互动的。记异语怪作为叙事传统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明清的话本小说也不例外。民间信仰影响着话本小说的题材,影响着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叙事模式。反之,由于话本小说特殊的形式,相对于其它文学样式,它尤其易于传播民间信仰的各个内容。话本小说家对其它作品的改写与重写,使得某些民间信仰被加深突出,进一步促进了它们的传播。<br>  下编为分别论述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中的民间信仰。话本小说中的民间信仰内容丰富,本研究从五个方面来说明。<br>  灵魂信仰是万物有灵的产物,在话本小说中突出地表现在梦魂信仰、睡显真形、灵魂附体、鬼魂信仰、轮回信仰几方面。一般而言,魂与魄是相互依存的,但有时,魂可会离开魄独自活动。当魂魄暂时分离,则有梦境、离魂与睡显真形等现象出现。当灵魂长久分开则有鬼神,附体等情况发生。<br>  按梦境发生的原因,文章将梦分为离魂梦与入魂梦。离魂梦是魂魄离开肉体出游。离魂梦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为爱情而离魂,一是灵魂被追入冥而离魂。入魂梦是他者进入做梦主体的梦中。这里,有客观的入梦者,也有主观的入梦者。客观的入梦者主要出现在感生梦与投生梦中。而主观的入梦者按其入梦目的地,则有感恩梦、警示梦、神助梦、诉告梦等。<br>  睡显真形是指某些特殊人物在其入睡时往往原形短时出现,它是民众的名人崇拜心理的体现,人化异类则有道德评判的因素。话本小说中灵魂附体有两种,一是鬼魂附体,这多发生在冤魂身上,冤魂附体以报仇雪恨。一是神灵附体,神灵附于人将其神意传达,当然,也有灵魂附体来骗人者。<br>  与前代小说中相比,话本小说中的人鬼恋仍有其特色。真情、真爱意识增强,伦理意识被强化,复活生殖意识被淡化。但有一点仍同于前人,那便是具有浓郁的宗教意识。灵魂转世或谪仙谪世所传达的意蕴有三,一是对名人的崇拜,二是对真挚友情的讴歌,三是以之来解释人世的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将爱情、亲情、冤仇都归结为“债权”与“债务”的关系。<br>  在小说家的笔下,动植物乃至无生命物都有情有感,它们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同时还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情怀。在话本小说中,精怪与人类更多的是情爱纠葛,按其类型分,有报恩型、掠夺型、前缘型、两情相悦型四种。话本小说中,人与精怪的情爱更具市民的趣味,且教化意识更浓。话本小说中人与精怪的情爱多以悲剧结束,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br>  话本小说中的灵物主要有三类,即宝镜、银子与灵石。这些灵物都有其独特的功能。灵物信仰的背后是市民对金钱的羡慕与希望发迹变泰的心理,是市民对有德者的褒奖与对生命的关注以及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愿望。<br>  方术的产生最初与“巫”有关。天命信仰、天人相应观,阴阳五行观以及象数思维是方术信仰产生的基石。话本小说中的巫术、方术信仰主要体现在面相、占卜与堪舆术上,它们都体现了人类企图掌控自然,把握自身命运的美好愿望。<br>  在话本小说中,相士的断语往往灵验。面相决定命运,但人物自己的活动却又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命运,于是,小说中出现两种情况:面相决定命运型与面相不能决定命运型。小说中的占卜术,如求签、算命都“无有不验”。求签种类不一,每签都有诗,以预示所求之事;算命术多是八字预测,亦可无事不占。也有人用算命术以作他用的。话本小说中既有对阳宅风水的描写也有对阴宅风水的描绘,在对风水的描绘中,既有古人的环境意识,也有对于迷信风水的批判。<br>  神仙信仰由神仙人物信仰,仙境信仰与成仙方式信仰三个部分组成。小说中的神仙人性化特点相当突出。神仙们既有道心,又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他们道法高强,以济世济人为己任,时刻显现着战妖除魔的道心。但是,在话本小说中,神仙们的人情味似更足一些,他们的斗法有自我炫耀的成分,同时,又且有“唯我”主义,官本位意识,情爱意识等。<br>  与前代的仙境相比,话本小说中的仙境更世俗化。按仙境的分布,可分为海上仙境、洞中(穴中)仙境、神山仙境,室中仙境,水下仙境五种。<br>  话本小说中的成仙之道侧重于心性的修炼。主要有历劫成仙,考验成仙,悟道成仙,积善成仙,因才因技成仙几种。历劫成仙主要是对“谪仙”而言,谪仙通过历劫重新修炼心性而成仙。考验成仙是考验欲求成仙的凡人是否有成仙的资质与决心,悟道成仙是要人们悟出功名富贵的虚无,它常与前两种成仙方式相联。积善成仙是儒家思想在话本小说中最明显的体现,也是民众对成仙者的道德要求;因才因技成仙,这其间有对被主流疏离的士子们的安慰。升天方式一是白日飞升,成仙者们可以有凭借物升天,也可直接飞升。二是尸解,这是较低级的成仙方式。<br>  善恶报应在话本小说中相当普遍,报应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是多样的。在报应时间上,则以现报为主;在报应的方式上,善报类则主要体现为增寿、加官、致富、为神,恶报类多死亡、失功名、减寿减爵、轮回或化异类。<br>  话本小说中的善恶报应相当丰富,本文只从吏治、婚姻与金钱观三个方面分析。小说家以善恶报应的形式来表明他们在这三个方面的观点与态度:在吏治问题上,主张以德为官,斥奸尚忠,尚清廉而斥贪暴,崇廉明而贬糊涂,为吏者要公门积德,忠于吏职。在婚恋问题上,则主张以理导情,情合于理;夫妻之间相相互忠诚,互守信诺,相互尊重,不离不弃;并主张青年男女未成婚姻,不逾大防;对他人的婚姻家庭也要尊重。在金钱观上,小说家欣赏商人以德经商,并认为求财逐利要恪守规范,倡导见利思义,拾金不昧。<br>  善恶报应有其消极的一面,它不能科学地解释问题,并在某些方面掩盖了事情的本质,还传播了命定论,使人安于现状,并且使小说模式化。虽然如此,善恶报应仍有积极的一面,尤其在道德教化方面,它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 键 词: 清末明初时期 话本小说 民间信仰 创作风格 文学价值

分 类 号: [I207.41]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杨歌
作者 徐兴菊
作者 项裕荣
作者 晏静
作者 肖少宋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