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体育课程《纲要》实施后大学体育课程现状研究

导  师: 卢元镇

学科专业: D03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当“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是什么”、“以什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等课题又一次成为中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后,新的知识观、新的课程观、新的教育观导致了学校体育新的课程改革。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具体教学内容方面,没有作任何的规定,给了全国各高校自主发挥的空间。随之全国普通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经济状况、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地方特色与各自对《纲要》的理解,建立了本学校的体育课程模式并予以实施,从课程目标、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理念、课程的开设与管理、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br>  本文以湖南省女大学生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从《纲要》实施后湖南省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施现状、女大学生的体育现状、《纲要》等方面对湖南省大学体育课程的管理、女大学生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女大学生课余体育开展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br>  一、《纲要》实施后湖南省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课程的开设形式基本成型;课时数普遍不足;课的类型以普通体育课和选项体育课为主体;选项课程的设置以学生兴趣为主;教学内容的设置缺乏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br>  二、《纲要》实施后体育课程的教学实施现状:教学大纲的修订多样化;教材的使用与管理比较混乱;任课教师的安排以行政指定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多种形式共存;学生成绩评定的管理实行体育部与教师二级管理体制;对学生课堂出勤的管理缺乏体育课程的特性;女大学生月经期课堂体育活动安排以自主活动为主。<br>  三、《纲要》实施后女大学生的体育现状:体育课堂教学因素认知整体趋向积极;体育课动机——体育课选项动机以兴趣为主;体育课堂行为动机弱化知识储备。体育兴趣——体育兴趣的发展总体呈增强趋势;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运动形式与项目的趣味性。身心发展现状——体质水平师生的评价差异显著;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改善。体育能力——理论知识储备单一;运动能力比较“贫乏”。课余体育——课余体育活动目标生活化;课余体育活动内容简单化;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休闲化;课余体育活动形式自主化。<br>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体育课程现状,从课程特质来审视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从文化视野来理解大学体育课程的内涵,提出了《纲要》实施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br>  一、课程目标的泛化。<br>  二、课程实施的混乱:1、课程缺乏必要的约束力;2、课程管理游离于课程实施之外;3、教学内容(项目)的尴尬。<br>  三、“健康第一”与体育课程的价值冲突。<br>  四、体育课程文化的危机:1、体育课程文化的异化倾向——以“娱乐”、“锻炼”和“陶冶”为标志的课程目标异化;以“情趣”、“自主”、“休闲”为标志的课程内容的异化。2、体育课程文化主体的危机——课程自身文化主体的泛化;经典竞技文化的缺失。<br>  最后,对中国大学体育课程五年的改革实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认为:<br>  一、“体育选项课”的课程类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br>  二、体育课程《纲要》过于理想化。<br>  三、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知识主体面临文化危机。<br>  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手段抛弃了目的。<br>  建议:<br>  一、重新修订《纲要》,避免过于理想化的思想。<br>  二、强化体育课程的“课程特质”。<br>  三、加强课程设置的管理,增加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br>  四、突出课程特质,直面体育课程的本来面目。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 体育课程 制度建设 教学目标

分 类 号: [G642 G807]

领  域: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段健芝
作者 付冬艳
作者 杜福兴
作者 李钦升
作者 陈华东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燕萍
作者 廖荆梅
作者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