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循环与末路——论张爱玲小说对非线性时间观的体现

导  师: 陈妙云

学科专业: E0106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

摘  要: 张爱玲对时间的认识及该认识对其作品的影响可以这样归纳: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叙事受到作者对时间的认识影响。因为其在对时间的认识上所持的非线性时间观,使得其作品在表层结构上呈现出循环与圆形的特征;而在深层结构上则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出路感、对人生积极意义的否定,对宏大叙事进行反叛。本论文是对这个观点全面清楚的表述。<br>  本文主体一共三章八节。<br>  文章第一章因为考虑到时间认识对本文的重要性与叙事结构理论的使用情况的复杂性,对这些理论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br>  张爱玲受到中国传统文学叙事的影响很大。虽然张爱玲有意识地学西方毛姆、王尔德等人的风格与技巧,但中国传统的叙事技巧与其思维意识在张的笔下几乎是自然而然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张爱玲作品的循环状叙事序列,不断重复的人物命运、人物形象刻画的两两相偶,以及笔下意象呈现圆形特征,都与张爱玲受到中国传统叙事模式影响有关。这样的文本特征强烈表达着一种天人合一、天道循环的哲学理念。而张爱玲出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四十年代"光明未来"特征叙事已深入人心时走红上海,作品延续这种叙事特征是颇值得关注的。这是本论文第二章第一节论述的主要内容。<br>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张爱玲的笔下充满了对所处世界的虚无感,一直在叙说着绝望的,无善果的故事,不停地解构与反高潮,这又明显地反映出张爱玲的哲学观点带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特征。知道马列主义哲学对事物运动发展的认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对因果关系的认识,最根本无疑义的一条,是在时间顺序上"因在前,果在后"。然而张爱玲不认�

关 键 词: 当代小说 张爱玲 非线性时间观 叙事模式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庞菊香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康超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刚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