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敦煌净土图像研究

导  师: 姜伯勤

学科专业: F0106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净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净土信仰在古代中国十分流行,是中国佛教的一大特点,本论文将对敦煌艺术中的净土绘塑进行图像学考察。<br>  宗教信仰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宗教图像的研究既是对图像类型与样式的考察,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种文化现象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br>  一铺经变画主要根据一部佛经绘制,经变画的流行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一个特点。中国隋唐时期的经变画从中原产生、发展并向周边地区传播,敦煌现存经变画30种1200铺,其中净土类经变和观音类经变(主要是密教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如意轮观音经变、不空绢索观音经变)各占三分之一。本专题的研究对象是敦煌画中的弥勒净土、药师净土、阿弥陀净土这三种净土图像,主要是经变画,还包括绘塑中的说法图、单尊像,其中,弥勒经变、药师经变、西方净土经变约有400铺。在中原净土图像保存甚少的今天,敦煌每一幅净土图像都是珍贵的研究资料。<br>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纵观全世界佛教研究的形势,我深深地感觉到,不管是印度佛教史,还是中国佛教史,尽管研究者的人数相当可观,出版的专著和论文的数量也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夷考其实,则仍然不会让人感到乐观,有大量的问题研究尚有待于深入,有一些重要问题还根本没有人涉及。”季先生对佛教史研究的形势分析也适合敦煌净土图像的研究。敦煌画净土图像长期以来为许多学者所注目,自二十年代起,就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而其丰富的内容又使这一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在方法上,本文将三种净土图像结合起来考察,并注意研究史,尽可能多地收集图像和文献资料,用图像学、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阐释敦煌净土图像,从而有助于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敦煌艺术的价值。<br>  本文注重对三种经变的中原源流的考察,认为此三种净土经变有明显的中原传来迹象,如隋代62窟南壁的壁画与《弥勒下生经》有关,这就将弥勒下生经变出现的时间大大提前,由于中原地区在北齐时代就出现了弥勒下生经变,这就提示我们将隋代敦煌艺术与北齐艺术的比较。全面收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除了重视对经变画调查外,还重视对单尊像和说法图的调查,如唐前期的药师经变较少,但调查得知,药师佛的单尊像和说法图却较多,对全面理解药师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将图像与文字原典的结合考察是图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重视用经文来理解经变,从而我们发现观无量寿经变存在着不同的表现方式,隋代到盛唐时期一度被认为是所谓的“阿弥陀经变”其中不少是观无量寿经变,并且本专题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又从敦煌遗书中发现了若干壁画榜题底稿,有助于理解当时壁画的创作程序,等等。<br>  敦煌画中,地狱图像甚少,而净土图像数量多。三种净土经变画均以巨大的画幅、丰富的内容对净土景观予以渲染,显示当时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古代中国民众的一种乐观的“入世”情怀。<br>  由于学力不足,本文对此专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不断完善。

关 键 词: 考古学 敦煌艺术 净土绘塑 图像学

分 类 号: [K870.6]

领  域: [历史地理] [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作者 王惠民
作者 姜伯勤
作者 肖海明
作者 冯少波
作者 康鹏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徐佳宁
作者 曾彧
作者 杨卫华
作者 欧阳娟
作者 武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