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冯达文
学科专业: A0102
授予学位: 博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先秦象数《易》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大体系,作为筮占之学,它是《易》学之本,但《连山》、《归藏》两大体系久已亡佚。《周易》虽在,研究者也多,著述也繁,但于先秦象数《易》学的基本思想、源流演变及其文化内涵而言,真正揭秘,其人其书尚难一见。<br> 本文立足于筮占体系的基础内容筮法,通过对现存的《周易》筮法的立筮依据的分析,发现筮法本质上是模拟远古时代的置闰规律,筮法创立的理论依据是八卦生成说。依据这个发现,结合古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和考古材料,在“易与天地准”的思想指导下,又发现:《归藏》筮法操作程序是“三变成爻”,总策46,筮数是五、六、七、八,模拟殷商“三年一闰”的闰法,而《连山》筮法就是“四营成易”,总策36,筮数是七、八,模拟夏代及此前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的闰法即“一年一闰”(即正定四时);《连山》、《归藏》、《周易》三者筮法总策数实际上是来自八卦生成说中的象数。三《易》各自的体系特征及解占法则的形成也是以古人天文观为依据,是以天文观为依据的宇宙观的反映。《连山》、《归藏》占彖,反映的是“一年一闰”和“三年一闰”的闰法所带来的循环不变的宇宙观,体系特征相应地表述为“阴—阳”仪序、卦序,反映出静先于动,阴尊阳卑的观念。而《周易》占变,反映的是“五岁再闰”所带来的动变宇宙观,体系特征相应地表述为“阳—阴”仪序、卦序,反映出动先于静,阳尊阴卑的思想。古筮例中的“八”实际是《归藏》的解占法则,“三年一闰”表现出“阴阳之道有极”,“八”就是这个“极”的筮占体现,含义是“不通、不吉”。《周易》“五岁再闰”表现出“阴阳之道有两极”,极则生变,因而用“九、六”占变。<br> 在三《易》筮法发展过程中,筮数阴阳爻化发生于《归藏》时代,客观上由四个筮数导致的认卦困难带来。它的发展与天文观的发展一致。因而《归藏》《易》中只能产生阳爻,到《周易》时代筮数爻化得以完成。<br> 三《易》的筮法发展过程展示出:三《易》体系确立的标志是三《易》筮法的确立。《周易》产生于西周中期至春秋初年的这一时间段里。三《易》的存在时空并不与三代时空对等。上古时代专掌天文卜筮的巫史才是创立三代《易》学、发展三代《易》学的真正功臣。<br> 总之,三《易》各自的筮占义理、法则及体系特征都是各自时代的天文闰法及以闰法为基础的宇宙观的反映,它充分展示了先民世界观中的天、地、人统一的思想。
分 类 号: [B992.2]
领 域: [哲学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