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鲁迅和林语堂:文化传播者——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二者的翻译策略

导  师: 王东风

学科专业: E0201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摘  要: 本文主要从目的论的角度,以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鲁迅和林语堂的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和解释的方法,将鲁迅和林语堂的翻译活动置于五四文化运动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中国社会文化与社会历史语境中,对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在目的的指导下如何选择翻泽策略做初步探索。<br>  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翻译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这正是目的论的核心思想。作为对传统的“等值”观的重大突破和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目的论为翻译实践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br>  鲁迅由于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敢于面对已经落后的文化地位,强调文学的社会改良功能,极力主张通过引进外国文学来输入新思想和新的表现方式,因此他在翻译策略上实现了从归化到异化的转型。与之相反的是,林语堂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和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认识,他选择了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为了满足西方读者对东方的强烈好奇心,同时适应西方读者的期待视野,因此他灵活地应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br>  通过对鲁迅与林语堂翻译策略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相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二者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翻译策略。然而,无论是鲁迅输入外来文化还是林语堂输出本土文化,二者都为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 键 词: 翻译策略 目的论理论 鲁迅 林语堂 文化语境

分 类 号: [I046]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李国庆
作者 李俊
作者 孙爱娜
作者 杨健川
作者 罗志英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