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泰门的失衡人格、自恋与死亡本能 ——弗洛伊德视角解读《雅典的泰门》

导  师: 王虹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晚期作品,普遍被认为逊色于四大悲剧。其一直不被评论界看好可能归于以下几点原因:该剧是由莎士比亚和米德尔顿合写而成;其被收入第一对折本是因为当时计划收录《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未果才改而选择《雅典的泰门》:《泰门》是莎翁未真正完成的作品且在作者生前未曾上演过。许多评论家指出该剧中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情节,且其语言粗糙,缺乏戏剧紧张冲突和对主人公内心的深层探索,然而另外一些评论家对《泰门》却予以好评,抱有兴趣。G.威尔逊.纳特(G.WilsonKnight)对《泰门》予以最高评价,他认为该剧是莎翁最好的悲剧。不管对于该剧的争议如何,笔者认为探求揭示泰门为什么会从一个慈善贵族突然变成一个憎恨人世者,为什么自我放逐穴居林地到最终自杀身亡是有意义的。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解读这一内心秘密。 如果从弗洛伊德视角来看,我们可以将泰门,孚雷维阿斯,阿泊曼特斯分别视为代表泰门人格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将贵族和雅典议员视为泰门眼中的外部世界。其各自之间的冲突以及冲突的结果有助于我们理解泰门的悲剧。泰门轻率从事,不计后果,盲目追求快乐,不重现实,并深陷其中,其结果是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财产破产和精神破产。当他发现自己被那些贪婪虚伪的朋友出卖后,他狂怒诅咒,拒绝与现存秩序共存,自我流放,恶咒整个人类社会,到最后自杀身灭。莎士比亚在剧中安排了另一陪衬角色亚西拜地斯,以此来宣扬他赞成秩序,反对混乱,赞成爱,反对恨的态度。亚西拜地斯没有象泰门那样对性表现出恐惧厌恶,而是和女人(尽管是两个妓女)有正常的性关系;虽然亚西拜地斯被流放了,但是他带领军队回到雅典,处死了少数的敌人,并且在达到了复仇目的后,与现存政权和解共存。另一人物孚雷维阿斯(自我化身)虽然对其主人忠心耿耿,真心爱戴,但是在保护泰门、阻止泰门走向自我毁灭这方面无疑是失败的。这种失败在剧中主要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他未能成功劝阻泰门的挥霍无度,未能让泰门认清某些贵族的真正恶棍面目,未能劝服泰门回归雅典。最后是超我化身的阿泊曼特

关 键 词: 弗洛伊德 失衡人格 自恋 死亡本能 泰门 亚西拜地斯 孚雷维阿斯 阿泊曼特斯

分 类 号: [I561.073]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白新欢
作者 赵云洁
作者 丁如一
作者 时光磊
作者 朱桂林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暨南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