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导  师: 宋善文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公平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是一个社会热点,也是一个经典永久的话题,公平观是关于公平的观念,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阶级对于公平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标准,在这些理解与标准指导下,逐渐形成了不一样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分配方式。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产阶级公平观的非科学性、指导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实践中,始终把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创立与提出,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指出了所谓一切的不公平的根源都来自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改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与政策,从而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公平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要实现真正的公平就必须建立在实现制度改革的基础之上,发展生产力,消除城乡之间、省市之间、地域之间、分配之间的差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公平正义缺失的情况。因此,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中国化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解析当今社会所存在的诸多不公平的现象,给我们解决不公平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指导,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背景和意义,说明选题的理由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公平观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对文中的公平、公平观等几个重要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公平观的历史发展,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深刻的公平正义思想。着重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中国化的主要内容,梳理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公平观思想和实践,并在与其它公平观的比较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新特征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第三部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时代价值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实现中国梦的启示,进一步揭示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四部分,从当前中国存在的各类型不公平现象,透视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几个领域的公平正义缺失现象,探讨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些公平失衡的问题。第五部分,最后针对当前中国社会的不公平现状,探究公平实现的路径选择和基本维度,提出可行性分析和解决方案。这也是进一步强调弘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公平观 中国化 当代意义 问题 路径选择

分 类 号: [D61]

领  域: [政治法律] [政治法律]

相关作者

作者 李昊霖
作者 王小燕
作者 周仙姿
作者 杨婧
作者 唐元松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康秋实
作者 廖伟导
作者 廖芳
作者 张万坤
作者 张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