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师: 陈开举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文化交流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最方便、最全面的途径之一,就是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在博物馆讲解员滔滔不绝的同时,陪同口译员需要在现场,即时而高效地向外国游客翻译讲解词,并且没有做笔记的可能,这对任何一位口译员来说,都是一大挑战。本报告将以广东省博物馆参观讲解的陪同口译实践为例,具体讲述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次实践。笔者受到同学委托,陪同两名外国留学生参观广东省博物馆,并在可能的条件下,为二人提供翻译服务。由于时间仓促,先期的准备只能覆盖到广东省博物馆的介绍,以及与博物馆相关的一些词汇,主要是文化方面的词汇。由于口译自身的特点,再加上无笔记机会,译者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整地传递讲解员的源于信息,十分困难。笔者预测,此次口译实践将会有两个最大的难点:一是时间上的紧迫性,容易导致译者犯错;二是专有名词的翻译十分棘手。别无选择时,译者只能放弃翻译部分次要信息。在实际的口译过程中,译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反应,找出比较贴切的译文词汇。万般无奈之下,译者只得转为解释源语信息,尤其是有关潮汕木雕这一部分的内容。尽管如此,译者还是尽量地将讲解员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用最符合原文的方式译出。通过分析阐述,笔者力求总结出在释意理论的指导下,口译员采取的几种翻译策略:增译,省译,解释。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翻译得失,从而总结口译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希望能为其他译员提供参考。
分 类 号: [H315.9]
领 域: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