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 本站公告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中心 > 文献详情
文献详细Journal detailed

从镜像阶段论考察《海边的卡夫卡》中卡夫卡少年的成长

导  师: 陈多友

授予学位: 硕士

作  者: ;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本论文以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讲述卡夫卡少年故事的奇数章为研究对象,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出发,考察了由于创伤体验自我受到损毁的卡夫卡少年,通过与代理母亲佐伯之间重新建立母子关系,获得自我的统合,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这一精神成长的过程。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中首先解释了拉康提出的“镜像阶段”这一概念。在此概念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处在镜像阶段的幼儿与作为最初的他者的母亲处于自我与他者未分化的母子一体的融合状态,这一时期的幼儿表现出把母亲欲望的对象与自己混同的特征。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遭受精神创伤的卡夫卡少年的自我特征。由于经历了被母亲抛弃的外伤性体验,卡夫卡少年的自我处于混乱不稳定的状态和排斥外界的防卫状态之间,即表现为无法统合的矛盾状态。第四部分探讨了卡夫卡少年为了填补母亲这一原始的缺失,通过退行到镜像阶段,在想象的次元与代理母亲佐伯之间建立起理想的母子关系,同时在自我内部形成一个理想母亲的他者镜像。第五部分探讨了卡夫卡少年内部所抱有的相互冲突的母亲镜像,一种是完全容纳自己的理想母亲的镜像,一种是外伤性体验中抛弃儿子的残忍母亲的镜像,卡夫卡少年的自我被这两种镜像所割裂。第六部分考察了母亲镜像的统合与卡夫卡少年获得自我成长的关系。卡夫卡少年来到入口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将创伤记忆中的母亲形象与佐伯这一理想母亲的形象统合在一起,通过原谅佐伯而原谅此前一直无法原谅的现实中的母亲,从被母亲抛弃的创伤记忆中走出来。之后通过将母亲这一他者机能融入自我之内,确立了支持自我的内在对象,肯定了自我被爱的价值,做出了回归现实世界的抉择。

关 键 词: 卡夫卡少年 外伤性体验 母子关系 镜像阶段

分 类 号: [I313.074]

领  域: [文学]

相关作者

作者 李汶静
作者 唐恩萍
作者 卓建南
作者 刘晓辉
作者 宋雯

相关机构对象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
机构 中山大学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

相关领域作者

作者 张坤
作者 徐丽华
作者 曹金蓉
作者 李娟
作者 李晓青